地震引发中国用户对互联网更深层面的思考

“地震事件”引发中国用户对互联网更深层面的思考,相关联企业纷纷采取应急措施。 常小姐告诉记者,她现在收不到美国合作伙伴e-mail来的订单,网络视频通话、电话会议也无法进行。

12月26日,在南海海域发生7.

2、6.7级地震,中国网通以及中国电信证实,受此影响,造成了目前国内访问国外网站不畅的故障。此次故障造成北京、重庆、武汉等多地网通、电信用户反映无法正常访问国外网站,包括即时通讯工具也不能正常登录。

除了MSN,服务器设在美国的网络工具基本上都遭遇“登录难”。如雅虎通、YOUTUBE视频网站以及HOTMAIL邮箱等。

影响远不止这些

除了很多网民无法访问国外网站和登录MSN,此外,金融、通讯、网络等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

在网络行业,目前国内负责.com业务的域名代理商,如万网、商务中国等公司,均已宣布暂停.com域名注册、续费以及数据更新等相关服务。

这将形成的损失是,一方面是国际域名注册服务不能正常进行,国际网站无法访问,将给部分互联网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在修复阶段过期的.com域名,也有可能因为不能续费而导致域名丢失。

而且,一般租用专用海底光缆通信服务的企业用户和跨国公司会因为国际海底光缆断裂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每天有大量国际业务往来的跨国业务的银行和电子商务网站。

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称,中国银行的一位管理层人士表示:“应对此次地震带来的网络中断,银行已经启用了卫星系统,以前在采用电汇时候更多依靠海底电缆线路进行国际业务往来,但现在采用环球银行电信协会的SWIFT系统后,对海底电缆的依赖在减少。”

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称,由于有很多国外买家通过网络查找商品信息和下订单,海缆断裂造成国际网络互通中断对这部分业务将有直接影响。

“本土化”埋在海底

对于此次事件,影响面最广的就是MSN、Yahoo等一些我们经常性的网络应用了。有网友在论坛抱怨说,因地震造成海底光缆断裂,进而影响国际地区之间的网络无法访问,这是事实,但从另一方面来说,MSN、Yahoo等地震已经进入中国多年,在中国形成大量的用户群,为什么仍然会存在这种现象呢?

中科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造成此次大量国外网站不能访问的原因是,这些网站的服务器均在国外。并表示据个人分析,之所以仍在国外估计有几个原因,从成本上来说,国内带宽服务器成本比美国高很多,从灵活性上谈,国外网站的限制相对较少。另外,是因为很多国外企业处于对中国的市场的把握力度不够。

对于一些客观上的原因,我们可以理解,但对一些世界巨头来说,进入中国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服务器仍然在国外,如此速度本土化,让人费解。

《福布斯》在2005年的一篇文章里有一个鲜明的观点,这是一个很多国外企业不愿意承认的事实:迄今为止,尚未有一家海外网站在中国取得了成功。文中以“高傲,眼中不见对手,缺少本土化措施,导致最终失败”来形容这些海外企业。

阿里巴巴CEO马云说过,跨国公司称霸中国市场最大的阻碍就是本地化的问题,国外的网络公司涉足中国市场后,容易犯三大错误:低估中美两地市场的差异性, “全球化”的速度太快,而“本土化”速度又太慢。搜狐CEO张朝阳就曾抨击华尔街,认为其不了解中国,对中国互联网判断仅10%正确。

这些年,本土化成功的例子到现在有很多,先有ICQ后有OICQ,先有eBay后有淘宝,先有Google后有百度,但到现在的发展呢?

当年,QICQ、TICQ、OICQ、MICQ并起,纷纷把开源的ICQ换个招牌就用,那时整个国内IM市场刚刚起步,无人不想分一杯羹,但很多IM软件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后来马化腾带领他的团队经过长期的一系列本土化探索,例如:共享下载、免费策略、更中国式的界面和功能,才把QQ做到现在这个程度。

(责任编辑:朱晶)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