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一月回顾:世事已改人性永存
清凉凉的咂酒唉
伊呀勒索勒哦咿呀勒索勒呀
请喝请喝请喝请喝
喝也喝不完
再也喝不完的咂酒唉
再也喝不完的咂酒唉
—— 羌族民歌《咂酒歌》
这是一首属于汶川孩子的歌。这首歌源于羌族古村落,被羌族人一遍遍在庆典上哼唱。在2008年5月12日之前,从汶川这个羌族聚居县走出的孩子们,偶尔会在聚会上翻唱这首歌,这是他们身上的独特印痕。
汶川,地处四川西北,跨岷江两岸。古代“汶”、“岷”两字通用,汶川因岷江得名。它是中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是大熊猫的故乡。
一个月之前,汶川默默无名。人们在前往九寨沟的路上,会瞥见它“三山雄秀,二水争流”的风采。但它,依然只是途经的一个地名,人们在翻开地图时会把它偶尔记起,然后在下一次旅行时完全忘记。
但这一次不同。汶川一月,69146人罹难,17516人失踪,374131人受伤。
汶川一月,28位早报记者深入这哭泣的大地,见证了风雨中的悲怆,阳光下的坚强。
一个月后的今天,当孩子们在帐篷里再一次哼唱起《咂酒歌》时,世事已改,人性不变。
1. 震前一分钟 44岁的水果商叶元富,此刻正走在汶川县映秀镇大街上。他记忆中,午后的阳光特别饱满,饱满得让人觉得不出去走走,实在是一种浪费。于是他穿上黑色布鞋,迈着懒散的步子,朝农贸市场的门口走去。
他的儿子、16岁的叶君,此时正和他的初三
(7)班63个同学一起,端坐在都江堰聚源中学的3楼教室内,听化学老师周培胜讲解着化学方程式。
26岁的公务员蒲丁午,此刻正在绵阳市的办公室上班。他头顶的阳光没有映秀好,中午之后天就变阴了,而且有些寒冷。他心情不错,坐在电脑前面哼起了歌。
17岁的高中学生杨悦,此刻正在北川县的教室里上阅读课。她没有哼歌但情绪不错,她要显示一下自己为这节课做的特别准备,走到讲台之前,开始推荐一篇叫做《蓝色萝卜》的文章。
42岁的货车司机彭广喜,此刻正在广元市朋友家午睡。他对以上的一切一无所知,他睡得挺熟,没做什么梦。休息一会儿之后他就会出发,把一车铝材送往成都,就像往常一样。
他们没有想到,仅仅60秒之后,他们脚下的大地将剧烈地颤抖,他们手中那些琐碎的幸福将不复存在。 “地震了!”叶元富喊着。“地震!”蒲丁午站起身。杨悦愣住了一言未发。“地震了吗?”彭广喜在睡梦中被惊醒。
之后的31天,他们的生活和“汶川大地震”这个名字紧紧相连。 2. 孩子们
聚源中学的主教学楼坍塌了,瞬间,周培胜的话语在叶君数米之外消失,全班被埋在了废墟下。
家长们一路狂奔,聚向了坍塌的教学楼。43岁的郭仕强站在废墟前,呼喊着儿子郭俊的名字——15岁的郭俊是叶君的同班同学。
郭仕强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儿子的名字,但他遇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我喊一声郭俊,很多被埋学生都高声应和,大喊‘快来救我’。”
郭仕强说他一时不能判断到底哪一个声音是自己的孩子发出来的,“咋办?”这名汉子急了,不过他急中生智,面对众多回应声,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你说你是郭俊,那你母亲叫什么,你爷爷叫什么?”郭仕强一遍又一遍地询问着,于是,没有了回应的声音。
救人,时不等人!郭仕强拼了,他估摸着儿子班级可能坍塌的方位,冲过去,双手开始翻动建筑碎物寻找。不久,他救出了一个学生,活的,但不是他的郭俊,几分钟后,他又扒出了一学生,死的,也不是他的郭俊;过段时间,他又抱起了一人身体,活的,但依旧不是他的郭俊,郭仕强,就这样不停地努力着,可结果却在不断地重复着。
最终,郭仕强终于挖到了自己儿子,一摸脉搏,郭俊体内还有一股微弱的脉搏,郭仕强很兴奋,他一边背着儿子走出废墟,一边在心里向上帝祈祷。但希望瞬间化成了绝望:几分钟后,儿子的脉搏不见了。
郭仕强瘫软在地上,哭了。此刻,他说被他救出的几名学生,跪倒在他面前感谢他,他说他只感觉到眼眶的泪水更湿,已经模糊了。
同样的悲剧在聚源中学东部220公里之外的北川中学上演。新教学楼在下陷,三四楼的学生跳窗而出,当时三楼距地面也就三四米的距离了,楼梯已经塌了。当他们到达地面,三楼已经几乎与地面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