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门解放思想心得体会: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
财政为推动徽县科学发展服务,总的思路就是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坚决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观念和做法,改革不符合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财政工作的各个方面。
近年来,全县财政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增强发展意识,转变理财思路,经济财政蛋糕进一步做大做优,各项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符合公共财政体系要求的体制机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三年来,全县财政收入和支出每年都保持30%以上的增幅。2007年,财政总收入3.42亿元,财政支出3.73亿元,办了许多长期想办而无财力可办的大事。但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周边县区相比,我县财政总量仍然偏小,实力仍然偏弱,保障能力仍然偏低。可以说,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时期,处在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时期。因此,我们丝毫不能懈怠,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发展意识,按照县委的要求,紧密联系财政工作实际,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推动我县财政事业新一轮的大发展,真正把解放思想落实到解决问题中,体现在创新机制上。
(二)继续解放思想,致力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见成效。体制机制问题是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观各种因素中带根本性的问题,创新机制是我们这次深入开展加快徽县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探索如何破除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阻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阻碍财政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逐步探索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有利于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体制机制,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一方面,要着力转变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充分运用财政政策手段,最大程度低放大财政政策效应,真正把财政政策效应渗透到经济发展各个领域。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财政资金、财政政策和财政监督等手段,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引导、吸引和聚合民间资金、信贷资金等社会资金,形成推动经济科学发展的合力。三要高度重视培植财源工作,切实提高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今年以来,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铅锌市场价格低迷等诸多减税因素影响,税收收入同比下降28.9 %,减收3729 万元,实现今年财政收入增量目标难度加大,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提高收入水平和质量,促进财政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突出重大项目抓财源。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有项目才有资金流,有项目才有财源,有项目才有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既要大力扶持我县现有重大项目的建设或投产见效,又要采取激励等措施促进重大项目的引进、落户,使项目尽快成为财税增长源。二是突出重点园区抓财源。我县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工业园区有效增强了产业集聚,提高了配套水平,提升了竞争能力。财政要通过五大工业园区产业集聚配套项目扶持资金,对符合产业政策、市县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配套项目进行重点扶持,着力构建符合徽县县情、具有明显优势、市场潜力大、竞争力强的“块状经济”,提高重点园区对全县财政税收的贡献度,使重点园区成为财税增长极。三是突出科技创新抓财源。按照“政府引导,遵循市场规律,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搭建运作平台,进一步支持企业深化改革,通过整合、激活、裂变、扩张等方式,积极盘活存量,引导增量,实现资源优质扩张、高效裂变,增强企业的内在动力和发展活力。加大对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扩大财政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支持各类创业项目通过公平竞争,享受国家和省市的相关扶持性资金和优惠政策;落实促进中小民营企业的税收政策;要注重发挥好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重点扶持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确保政策扶持到位,资金落实到位,跟踪服务到位,努力培育潜在财源。
(四)继续解放思想,致力于构建“关注民生、注重公平、有效调节”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在改善民生工程上下功夫,见成效。财政在本质上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分配关系,负有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的重要职能作用,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一是继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的薄弱环节,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按照整体谋划、分步推进、突出重点、配套解决的思路,系统推进建设覆盖全社会、惠及全体公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方面投入,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是树立“主动买单”的理念。当前建设公共财政体系的重点是解决好支出中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的问题,但“缺位”问题更为突出,且主要表现在量上。我们要不断创新支出管理理念,善于把握好财政工作的能动性和财政政策的主导性,集中财力解决一些长期没能解决但又必须倾斜的问题,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主动买单,逐步形成改善民生工程的长效机制。三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广泛了解社会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现实性的政策建议。当前财政工作的难题,有三个层次:一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上的难题,比如,如何为快速推进“富庶、魅力、和谐新徽县”进程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是个大课题,有基础设施、生产发展、社会建设、节能减排等大量的难题需要我们去破解,财政在这方面大有作为。二是财政本身发展中的难题,比如,财政资金支出均衡性不好,财政监管不到位,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三是长期以来的一些遗留问题,比如,税源结构不尽合理,依赖矿产品的资源型税源基础很不稳固,财政增收的风险很大;地方收入增量有限,与大口径财政收入“剪刀差”呈扩大态势;县级可用财力不足,而钢性支出如增人增资、专项配套、科技教育等法定支出只增不减,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等问题。在破解这些发展难题的操作上,要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兼顾,协调各方,从县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解决财政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推动财政事业发展。
(五)继续解放思想,致力于实现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在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上下功夫,见成效。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是财政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各项措施取得实效的保障。去年以来,通过加快资金拨付进度,进一步整合政府资金等措施,专项资金的“散”、“慢”、“弱”、“低”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但还没有根本改变。今年全县财政支出将突破4亿元,如何保障这么大资金的支出安全和使用效益,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一是明确责任,解决资金支出进度“慢”的问题。对资金的下达落实,明确时限,实行责任制,做到“早分配、早报批、早拨付、早到位”,坚决不允许出现财政资金积压滞留到年底集中下拨的现象;二是统筹使用,解决资金安排“散”的问题。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使用,加快建立有利于财政资金整合的预算分配机制;积极探索部门间、层级间对同类性质资金进行统筹使用的有效途径,集中财力支持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采取“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方式对资金整合工作成效明显的重大项目给予倾斜和优先支持。三是强化监督,解决资金专款专用问题。围绕“执行—反馈—督查”,健全财政资金分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