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心得感想:汶川地震重建带来的契机

对于汶川地震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我们深表悲痛,以及受此大灾的四川人民,我们报以诚挚的问候。但我们不能永远活在悲伤之中,搞好灾后重建才是最重要的事。其实地震的毁灭性越大,那么灾后重建带来的契机也就越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地震只有五六级,很可能只会让建筑物有损坏,而不是倒塌,中国人向来节俭,“新衣穿三年,二手再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人们肯定是把危房修修补补之后,继续自己的“太平盛世”。但是如果是七八级地震,按照中国建筑物的质量基本全都会垮塌(不要怪我太坦白,事实就是如此),完全垮塌就破灭了人们缝缝补补的梦想,就只能全部重建。于是契机就来了。

首先,重建可以诞生许多第一。中国人向来喜欢第一,相信地方大员们也十分乐意(简直是期盼)搞出这许多的第一。本人十分喜欢研究地理,据我所知,中国的城市还没有在形成之初就已经做好城市规划的,现在就有这样的机会了,在地震中有好几座城市基本成了平地,在这样的地方就可以规划一座现代化的中小城市。最好的选择就是生态城市。

在西欧发达国家,已经有了这样的先例了,在未开发的地区请专业的城市规划专家们共同规划,为人类梦想的“乌托邦”画好蓝图,然后在严格按照蓝图施工。这些城市首先必须是绿色的,生态的城市,有统一的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废水系统,就避免了重复建设,最大化的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寒冷地区的房子还能有效的保温,城市交通网一次成型,并且留有余地,在全绿色的城市外表下是高度信息化的通信网和城市指挥网。在硬性指标上,这些城市可以做到与同等大小的传统城市节能40%以上,减排温室气体也可达20%以上,废弃物回收利用率可以高达80%以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理想的城市,也是将来全球城市的发展方向。当然,这样一座城市的造价也不菲,有人可能就要说了,中国没有西欧有钱啊,你说的方案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我要说的是,比起建一些垃圾建筑,隔几年就重建一次,不进行城市规划就乱建乱搭,隔几年又重建不起来,建一座现代化的绿色城市便宜得多,中国城市的旧城改造和城市交通网的改造要浪费多少纳税人的血汗钱?难道我们还要继续走这样不断重复建设的老路吗?并且这样的生态城市带来的生态效益不是能用金钱衡量得出来的。大体上看,修建生态城市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政治方面。我们也会有自己的生态城市了。西欧和美国一再指责中国的能源消耗速度过快,消费量也急剧增大,而且中国还是以煤为主要燃料,所以中国必须为世界温室效应和臭氧空洞负相当一部分的责。尽管我们国家百般“狡辩”,而且也做了不少旨在节能减排的实事。但是西欧,美国人好像并不满意,每年的联合国环境大会上他们对中国的不满和谩骂还是不绝于耳。我们做得确实还很不够,与其用压缩工业的办法来节能减排(这样肯定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不如建几座生态城市(可以拉动内需,提供就业),也可以让他们闭嘴。因为建生态城市确实要花大价钱,所以现在只有很有限的几个国家在建,当然他们就有资格批评其他国家不环保,当我们也建几个起来,自然我们也就站到了批评其他国没有建生态城市的队伍中了。并且生态城市的确代表了将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在这方面晚搞不如早搞,早搞就会有很多经验和“自主知识产权”,将来别人就会来求我们帮他们建生态城市,知识输出带来的经济效益可比商品输出和信息输出的利润高得多,说不定都足以将今天我们建生态城市多花的钱给赚回来。到那时,我们的子孙后代或许会感激我们的高瞻远瞩的。这是政治方面的好处。

第二,经济方面。建生态城市需要大量的先进的原材料,可以促进很多高新产业的发展,拉动内需,提供大量就业,并可以优先安排受灾地区的失业者以及毕业大学生,大学生是有理想的,他们很喜欢“创造历史”的感觉,而建生态城市本身就是创造历史,他们一定会卖命的干好。中国的地方大佬们很喜欢“攀比”,以前是比政绩比GDP,比谁家的政府大楼阔气,于是就出现了安徽阜阳的“白宫”,近几年流行比招商引资和扶植高新产业,我的设想是,一旦在一个地区先建一个生态城市,然后其他地方纷纷仿效,这不就可以成气候了吗?当然我希望是在国家的支持下有计划,实事求是的建,不要又搞出个“大跃进”来。如果中国有了十座生态城市,那么我们的社会肯定上了一个大台阶,城市化水平肯定也要比现在高得多,人们的环保节能意识也要高得多,也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才能有效的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和生态问题了,这就是可持续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

第三,社会方面。我们的生态城市要有我们中国特色,具体来说就是要和当地的民俗相结合。例如汶川地区有大量的羌族人,我们的生态城市就完全可以与羌族传统民居相结合,生态城是给人住的,不是用来展览的,所以还是要让老百姓住得舒服才好,你建得很现代化,可是少数名族人民不一定喜欢,所以完全造一座带有旅游性质的羌族现代化生态城市,本身具有生态城市的所有功能,还能旅游,又能团结羌族人民,还有比这个更好的吗?

这就是我关于地震重建发表的一点不成熟的观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