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之后,民族食品业的未来在哪里?
实际上,关于中国食品的卫生状况,我们每天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中,心知肚明,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或者压根就不计较罢了。随便走在哪里的街头,都有许多街边板面摊、麻辣烫,五花八门,但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个是食品的成分不明,一个是卫生状况待考。但是,你见过一个农民工吃碗板面还计较干净不干净,卫生不卫生的么?你见过一个小学生吃个麻辣烫,问过那些衣脏手黑的大妈是否洗手的吗?
稍微上点档次,去饭馆,如果你无意中上厕所误入厨房(他们是那样的像,都有一个脏不啦讥的半截门帘),你会对他们送上来的光鲜饭菜顿失胃口。当然,我们也有一些高档饭馆,但是你能每天去那里吃饭吗?在某种意义上,我更信任那种看起来相对还算干净的肯德基餐厅。
这就是我们的处境,所以发生食品污染也是情理中的事,三鹿这个倒霉蛋不过是及时为大家佐证了这一点而已,从这方面说,我们还要感谢三鹿。三鹿事件只是解开了奶企的一个潜规则,其他食品行业的潜规则不知还有多少?我武断的判断,比三聚氰胺更惊人的存在绝对不再少数。什么是潜规则?中国人似乎最懂,又似乎最不懂。有时想想,我们中国人可能最聪明,也可能最傻。
落入此等境地,是我们的食品卫生监管不够吗?事实上恰恰相反,我们有众多的食品监管部门,质检、卫生,甚至还有畜牧、园林部门插手。但是我们缺少了最关键的一个东西,就是市场自身的监管。虽然我们表面上已经改革开放三十年了,但是身在其中的我们,应该会处处发现计划经济的痕迹。
我们的免检制度就是这样的一个产物,我不知道凭什么质监部门可以根据他们的一次或者几次检查判断这个企业以后可以生产出永远合格的奶粉?凭什么给一家家企业高挂免检牌?是出于质检部门对企业的信任吗?显然不是。如果是那样的话,也太可笑了。中国的政府部门都是双刃剑,一面是一个样,翻过去又是一个样。所以,质检部门既有偷懒的嫌疑,也有权利过度开发的嫌疑。可以用同样的道理解读卫生部门,他们对免检可能深恶痛绝,也可能拍手欢迎。
在这种尴尬之下,最可能的情况是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监管过度,相信企业也很为难,在这种情况,市场的作用微乎其微。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与我们的企业在推向市场后还刻有深深的国有烙印不无关系。在三鹿事发后,看看田文华的身份,三鹿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之外是集团党委书记,在这种身份下,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十分微妙。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这两种计划经济痕迹严重影响了企业在市场中采取什么样的竞争手段,但是他可以无视市场的作用吗?那只会招来市场的无情报复。三鹿事件,就像打开了潘多拉之盒,整个民族奶企被推上风口浪尖,政府的问责力度一步步加强,推而广及所有食品行业,所有行业的免检被取消。这即有市场的力量作用,也昭示了时代的进步。今日看到的消息,石家庄市委书记、国家质检总局总长被免职。三鹿事件与山西溃坝事件通力在中国北方掀起几十年来最大的问责风暴。至此,这已经不单单是一起经济事件。
但是,问责之后,我们的民族食品业就能够起死回生吗?一个士兵在救了一个盲人后被授予奖章,这枚奖章对这个盲人有意义么?同理,在问责力度上虽然显示了政府拯救民族食品业的努力,但是仅仅问责相关负责人并不能解决问题,我认为,只有深入探讨我们当前的市场体制,将企业真正放入市场竞争机制之下,让企业进入正常的竞争轨道,才能解决民族食品业的恶性循环。为了不再发生类似的食品安全事故,我渴望有关部门能够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来。只有那样,我们的民族食品业才有希望,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