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需要很好总结,也需要认真反思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基础教育改革同样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1977年恢复高考,教育拨乱反正走上正规;
教育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教育走上法制化轨道;
普及义务教育,扫除文盲;
教育摆到战略地位,全社会关心教育,初步形成关心青少年成长合力;
教育经费大幅度增长,发达地区教育经费已经不再是制约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校舍、设备根本改善,现代化教学设施发展迅速;
教师地位逐步提高,中小学教育正在成为青年大学生求职的行业之一;
……
但也需要认真反思:
反思之一:高考改革是否成功?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上海高考自主命题开始了中国高考改革之路,20年来,改革是否成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否成功即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高考改革无非是要促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主动发展。20年来,事与愿违,学生的压力越来越重,非但没有全面发展,也没有主动发展,学生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分数。这种现象不亚于改革之前。
当前高考改革造成两大后遗症:第一,强化高考改革对教育改革的作用,即是强化考试的作用,这对学生的危害极大;第二,过早文理分科、理化分科,不但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更严重的是造成学生思维结构的缺陷。
反思之二:课程教材改革是否成功?
课程教材改革几乎与高考改革同步进行,是否成功当然也是以实践为标准的。教材越改越难,不但学生叫苦,家长叫苦,教师也叫苦。不但学生负担重,家长负担重,教师负担更重。最可怕的是从小培养厌学情绪。
课程教材需要改革,但指导思想是什么?这里首先要搞清楚,教材的作用是什么?我们不能因为当今世界知识增长日新月异而对学生掌握知识不断提出新要求。形成一套成熟的教材至少十年。教材编写永远跟不上知识的发展,教材滞后是必然的。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思维发展。这就是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差别。人家重视的是思维方式,我们重视的是知识结构。事实上,完善的思维结构可以弥补知识结构的缺陷。
反思之三:师范教育改革是否成功?
在“高一层次学历”的口号下,上海早就取消了中等师范。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能力要求与大学教授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能力应该是“一专多能”,“多能”比“一专”更重要。中小学教师不会唱、不会跳、不会画、不会写,如何让学生有广泛的兴趣?
期望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中国基础教育有根本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