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
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党自上而下全面展开,这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本人在欠发达地区工作了十多年,借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机会,结合切身经历和体会,谈谈当前欠发达地区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
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贵在勇于实践。先进发达地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先行一步,无论在观念转变和体制转轨、在发展速度和竞争能力、在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在保障水平和社会事业等方面都处领先地位,并继续在新的一轮竞争中保持优势。因为领先,往往首先发现问题和矛盾,而且是苗头性的局部性的,有利于及时提出对策、采取措施并具相应财力予以解决,并为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扫清障碍。因而,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对先进发达地区来说,有较强的思想基础和主观能动性。
而欠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有长足进展,自身实力已大大增强,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拉大、追赶难度增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当前,欠发达地区的干部群众,对自身的落后既存在焦虑的心态,对加快发展、缩小差距更有急切的期待。发展加速度、经济总量扩大,几乎是所有欠发达地区追求的主要目标,往往在发展速度与保护环境、引进项目与节约资源、维持运转与打好基础、改变形象与顾及财力等重大问题上,产生两难选择,容易顾此失彼。
所以,在欠发达地区实现追赶型、跨越式的发展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护其积极性,引导其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否则,将使这些地方更加困难落后。没有了欠发达地区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统筹发展、科学发展、共同富裕也就无从谈起。就算在较发达的温州市,还有苍南、平阳、泰顺、文成、永嘉等五县属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占全市的近一半,人口众多、地域广阔,没有这些地区的脱贫致富,就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因而,欠发达地区遵循科学发展观要求并勇于实践,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普遍意义。我认为,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1、强化科学发展战略,明确主攻方向。欠发达地区在发展上的缺陷,往往是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的不明确,急于求成,想到哪干到哪,一任班子一个样,发展缺乏连续性,并造成资源和财力的极大浪费。因而,可持续增长,不仅是环境和资源上的可持续性,更重要的是,制定出适合当地实际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明确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并且是一任一任领导班子,团结带领人民接力干下去。
2、强化人均指标观念,落实人本理念。科学发展观,突出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而这一理念要落在实处,不仅要看经济速度和总量,更要看人均经济和社会指标的水平。否则,我们就会陷入盲目性。所以,欠发达地区在建立和完善经济发展和政绩评价标准、考核和奖惩制度时,一定要更加注重强化人均经济和社会指标考评,这是至关重要的。要善于从人均指标中看到自身的实际差距,始终保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无论是在土地、净水、绿化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和合理利用,还是在教育、卫生、住房、社保、就业等社会事业中,应享有的权利,都可以从人均或每百人、每千人所占比例的指标中,得到较真实的反映。
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一任领导班子的业绩,不仅反映在本任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效上,更要为一个地区的长远着想,致力于增强发展后劲。这里要做的事情很多,至为重要的是大力抓好关系当地全局的交通、市政、文化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4、强化市场经济观念,发愤进取图强。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既需要国家在宏观经济布局和政策措施方面的支持,但更需要这些地方的干部群众坚持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坚定地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并保持较快的速度,同时重视各方面的协调发展,防止顾此失彼和矛盾加剧;要努力克服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等、靠、要”的落后意识,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参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勇于投身市场竞争,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有正视差距、不甘人后、勤劳致富的精神状态,发愤进取图强;要立足于本地的地理、资源、环境等实际,大力推进工业化,形成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经济发展骨架,带动一、三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