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胡锦涛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念大会讲话的解读

十二月十八日,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内容十分丰富,解读一下很有必要。

一、中国左右双双陷入困境

在中国,有两种理想主义,一种是左的马列毛科学社会主义理念,主张用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大众民主等方法实现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公平社会;另一种是右的自由主义理念,主张建立私有制为基础的两党制、权力分立制、市场经济等自由主义社会。客观地说,改革开放后,两种理想主义都试图影响邓小平为代表的改革开放主流,都没成功。

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念表明中共的声音明确化了,公开彻底拒绝了中国左右理想主义诉求,使中国左右理想主义者双双陷入困境。对于这一点,左右理想主义未必承认。

左的理想主义者会以讲话中的亮点“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我们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既鼓励先进、促进发展,又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我们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优先发展教育,大力促进就业,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及时总结改革的实践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研究解决”、“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 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党要承担起人民和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必须认真研究自身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领导改革发展中不断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一定要坚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等来证明左翼的胜利。

右的理想主义者会以讲话中的误区“粉碎四人帮”、“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拨乱反正”、“ 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来证明右翼的正确性。

笔者以为,虽然讲话中有利理想左派的语言符号多于理想右派,但左右二者的自我感觉良好都是一厢情愿,并不代表改革开放后的中共。恰恰相反,中共拒绝了左右声音,各给左右一记重拳,维护了改革开放后中共的方针政策。

二、中国第三条道路的选择

笔者一直坚持有第三条道路理论,早在二零零三年,笔者就在《中国之命运》一文中就有过“中国目前又处于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中国人民的命运究竟是继续走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还是走资本主义的崎岖小路,是令人担忧和关注的。中国人民应当争取的前途应该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认真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积极稳妥的利用资本主义的有利一面,消除其不利一面。最终统一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大道上,这是中国人民应当选择的路。”的见解,后来又专门写了一些文章探讨此问题。

笔者认为,第三条道路也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是毛泽东的既拒绝资本主义又反对传统社会主义的道路

毛泽东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不行的,非常不满意特权制度,一九五六年,他退居二线后思考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解决中国的发展新道路问题。他的新道路思路是:一方面坚决不走资本主义,另一方面也不搞斯大林那一套缺陷,独立创造中国式的社会主义。

在政治层面,毛泽东开始高度重视民主问题,重视党的官僚化问题,他认为共产党不受人民监督是不行的。他想出的最早办法是整风,为此发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文,发动党外群众给各级官员提意见,试图用和平方式解决、减少党的特权化、官僚化问题,并力求强化人民群众政治意识,但是他没有成功,由于党内特权阶层基本形成,结果是给党整凤变成了反右,给群众的整风,官僚特权力量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强。

在经济层面,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等文章,主张辩证地灵活地运用计划经济概念,缓和了僵化的一面,毛泽东还力求采取大跃进的跳跃性发展解决落后问题,并制定了多快好省的总路线。毛泽东还重视先集体化、国营化,后发展生产力的政策,积极支持人民公社和人海战术,等等,总之,他初步完成了整体经济学思想,即全国及世界一盘棋,经济问题要和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相联系的思想。政治挂帅、政治是经济的生命线的提出,划清了社会主义经济学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界线。

在文化层面,他提出思想领先,强调爱国意识,注重中华民族自信力的培养,批判《清宫秘史》、批判旧红学等,反对封资修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新文化。大规模进行扫盲和普及教育等。

到了一九六二年以后,毛泽东日益表现出对党内特权官僚化,变修变质腐化堕落的不满,并把问题上升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高度,尖锐地提出了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问题,疾呼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这时的他对党内官僚还抱有期待,依然希望用教育为主的和平方式解决党的脱离人民与群众对立问题。他废除军衔制、要求干部参加劳动、进行中苏论战、降低高干工资、学雷锋、推动样板戏、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等,并没有解决问题,甚至发生了官僚集团挑战他本人的状况,官僚和资本主义势力在中央的复辟随时会发生。

一九六六年,毛泽东迫不得已,采用了非正常的、非和平的、自下而上的揭露黑暗面办法,发动群众与党内走资派进行斗争,用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的方式解决党的问题,并以解决党内走资派为重点(不是以解决官僚为重点)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在文革初期,毛泽东曾一度想用巴黎公社方式彻底解决问题,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实行群众专政。值得注意的是,当群众发动起来后,由于走资派的不确定性,使斗争的重点变成反官僚特权斗争,这样,迫使党内多数派官僚派联合走资派反对文革,中国出现了内战危险。后来,不但是思想家,还是政治家的毛泽东,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而放弃革命性方针,改为改良的方针。

实行改良的方计,需要同党内官僚派妥协,实行老中青三结合。这种妥协,客观上必须牺牲造反派为标志的新政治力量。因此,必然要制止革命的浪潮,解散群众的组织,收回群众的武装,镇压群众领袖。所谓王、关、戚,所谓

五.一六,所谓一打三反,所谓反多中心等是这一方针的体现。这一方针的出台和失控,造成了文化革命理论和思想的混乱,加强了右翼力量,大大削弱了党内左派力量,大大削弱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埋下了文革失败的种子。

在文革期间,截止到一九七六年结束,文化大革命是有得有失。

所谓得,是指我党找到了一种反修防修的有效方式,毛泽东指望

七、八年来一次,积小胜为大胜,积大胜为全胜,通过量变到质变,最终建成社会主义。从表面上党的特权受到限制,新干部工资没有增加,毛泽东赋予群众的四大武器随时威胁官僚生存,两参一改三结合,打破了官僚的一统天下。吐故纳新,增强了党的纯洁性,指明了共产党保持生命力的途径。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塞、全国学解放军等压制了党内买办势力,使自力更生方针落实到实处。样板戏领头的文艺革命走向深入,封资修文化得到压制。教育革命初见成果,工农兵学员进入大学。学理论、批林批孔、斗私批修等,培养了许多新人。大办民兵师、压缩公检法队伍等,增加了群众专政的可能。社会风气一新,党与群众的联系增强。特别是毛泽东晚年思想得到传播,共产主义新人新事不断出现,等等。

所谓失,是指党内走资派和官僚派并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反而更加团结,解放老干部并不能使他们转变立场。左派内伤很重,站在明处,很易遭到致命攻击。左派与群众联系基本中断,社会基础脆弱。信仰发生危机,整体性革命热情急剧衰退。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