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县教育事业新发展的重大机遇。

教育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为主题,以“创教育强县、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实践载体,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教育系统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实现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我县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乡差别。驻城学校与农村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差别明显,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子女在获得教育资源、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上都不平衡。二是校际差别。由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差距也逐渐显现,引发了“择校”现象。教育均衡发展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这既是对目前我县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对教育未来发展的美好景愿。如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

二要建立教师流动机制。目前,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日渐凸现,远远达不到省《规范》“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要求。因此,解决农村小学教师缺编和结构性不合理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一方面,农村初中教师超编,人员富余;另一方面,农村小学教师缺编,人员紧缺。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尽快建立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将部分中学富余教师分流到本乡镇小学任教,改变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壮大小学教师队伍,提升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同时,采取“逢进必考”的考选机制,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从师范类本科毕业生中考选部分教师,充实农村初中学校,实现农村初中教师的优化组合,为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增强初中教育发展的后劲。

三是改革考试制度。考试制度是制约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要以多种方式推进小学升初中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坚定不移地取消小学升初中考试。要进一步加大初中升高中考试改革力度,通过对农村初中学校进行综合评价,把高中招生计划的一半分配到各初中学校,通过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手段,促进初中各校间从分数竞争变为办学水平的竞争。

四是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今年,省教育厅制定了学校建设的标准,要认真对照这个标准,在新建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内部配套等方面严格落实标准。在前几年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全县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任务。在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基础上,从明年开始,实施农村学校信息化工程,争取上级资金扶持,按照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县的标准,配齐教师用和学生用微机以及多媒体教室,建设教育信息中心和教育城域网,实现校校通,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逐步缩小校际间的差距。在实施农村中小学仪器更新配套工程的基础上,再利用两年的时间,实现农村中小学内部实验仪器更新配套,县教育局继续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农村中小学校进行资金扶持,加快仪器更新工程进程。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快素质教育改革步伐

近年来,我县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特别是优质教育的需要与日俱增,客观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教育需要发展,需要快速发展,需要科学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发展,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展。省《规范》40条是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指导纲领,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指南针,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规范》,落实《规范》,推动全县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落实《规范》不能停留在表面,不能仅仅在作息时间、作业量、晚自习辅导等方面做文章,而是要准确把握《规范》的本质要求,领会《规范》的精髓所在。

一要积极探索新途径,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通过调整学校教育目标定位、调整课程设置、调整教师教学方式、调整学生管理方式、调整教师管理方式、调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促进教学从灌输式到启发式的转变,促进管理从被动约束式向主动自主式的转变,还给学生自主学习与生活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二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创设高效课堂。要明确“增课堂教学效率、减学生过重负担”的工作原则,牢固树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意识,积极改革原有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创造性处理和运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要“以学定教”,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需求,努力创造更多的、有针对性的高效课堂,让学生在高效课堂中逐步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

三要寻求推行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结合点”。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已经处在素质教育的轨道上,各位校长的责任就是在轨道上找到自己学校的起点,按照素质教育的内涵,不断修正学校前进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校长的能力和魅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校长的行为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速度和差异。客观地说,每个校长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上都承受着各方面的巨大压力,但这不能成为违规办学的理由。期望外界减轻升学的压力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在渐进的过程中,自己去寻找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佳结合点。

规范办学行为既是上级的统一硬性要求,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的政绩观,彻底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将教育引入科学发展轨道,实现教育的真正回归。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确立了“推行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的主题,可以说这个主题完全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大境界、大事业都是由易事、小事累积而成,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细节决定成败”。精细的态度和方法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和保证。提升教育质量是一个渐进、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倡导和实施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我们要努力把“制定精细化管理目标,完善精细化管理过程,落实精细化管理措施,注重精细化管理结果”的思路引入到学校管理中,落实到学校管理的每一个方面,牢固树立精心、精细、精品的品牌意识。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