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祭:无需歌唱,生命会自然绽放!
这过去的365天,我们应该赋予他们什么,其实,我们不能赋予,我们只能怀着对生命的敬畏,远远注目——无需歌唱,生命自然绽放。
2009年4月,网易新闻的团队到达汶川,也从桥上经过,我们不得不提醒自己,这是汶川,这是岷江,流经灾区的河流。
河流在中国的语境中,常被赋予广泛的意义。5·12地震后,岷江承担了这样的角色。“全国江河汇岷江”,代表了全国上下对灾区的关爱;“震不倒的岷江精神”,则代表了灾区自身的挺拔向上。但这条河流,并不为所动,他被赋予象征,赋予意义,但对他来说,流淌,才是生命的本质。
从2008年5月12日到今天,无数人无数次进出这片土地,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一种精神接一种精神。就像苏姗·桑塔格描述她的9·11时说的那样:“如此多的故事,如此多的泪水。不哀伤无异于野蛮。”
国家陷入哀伤,我们第一次有了为普通人准备的哀悼日;国民陷入悲痛,我们第一次有了这样多的个体,参与到志愿者的行动中去。无论如何,这些都是应该获得尊敬的情感。对于每个我们来说,5月12日像生命中每一个有意义的日子那样,会在你的肌肤上刻下或明或暗的印记。
但时间终会老去,一年前不忍多看一眼的场景,在今天看来也没有那么不可接受。大多数人已经不会在某个时刻想起5·12。遗忘听起来有点残酷,但却是必然,只因为“周年祭”的到来,一切才又被赋予新的意义。
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灾区,想要发掘一些感人的故事,动人的题材。我们也一样。在看到汶川牛脑寨的村民时,我们很想知道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可以从2000米外的山下背着从废墟里扒出的旧砖上山盖房。他们说,没有钱,能怎么办?如此朴实的一句话,让我们觉得一切企图寻找附加意义的想法都显得那么渺小。就像我们赋予岷江的意义一样,在江河不顾一切向前流淌面前,苍白无力。
他们的坚强,源自于内心对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更好生活的本能。无需歌唱,生命自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