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他——以持续的民间志愿扶贫为汶川地震周年祭
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周年之期。离这个日子尚有月余的时候,心下就自然的产生痛感,那些被北京奥运的繁华和金融危机的阴霾掩盖下的悲戚慢慢泛出来,带着对蜀地的挂念、对天灾的痛楚、以及对自我的责怪:
一年前,我们,你我他,含着热泪,带着悲痛,献血、捐钱、甚至亲赴灾区救助死难,我们庄严地做出承诺:重建汶川!一年间,我们,你我他,匆忙的行迹于世间,穿梭于泡沫剧样的生活里,或许早已将承诺抛之脑后,早已无暇顾及那曾在心间最沉最深的牵挂。而此刻,当记忆重新回到一年前,回到那举国同悲的时刻,除了再次深深地致哀死者,衷心地祝福生者外,总有一丝自责和惭愧——我们的行动不够持续,我们的意志并不坚定,我们的承诺并未履行。
回忆一年前,志愿者们从四面八方奔赴灾区,积极参与灾区抢救护理伤员、心理抚慰调适、排查灾害隐患、维护灾区稳定、后方后勤服务等工作。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在救援行动中所展现出来的力量令国人惊叹,成为公民精神的印证。而现在进行中的重建工程里,更多的是政府决策、行政执行,民间力量和志愿行动已越来越少。
但民间力量和志愿行动对于灾后重建实际上更具价值和意义。因为政府的力量注定偏重宏观,工作中疏漏难免。政府又处于抵御金融海啸的关键时期,其财源、能力十分有限。灾后重建因为负载着曾瞬间失去的痛苦,却更需要民间志愿扶贫专业、持久,扎实、细致的行动。需要民间力量和志愿行动用超越物质条件的贡献,完善官方已经建立的救助体系,发挥政府所不能起的作用,弥补政府功能的不足。此刻,那些曾战斗在救灾一线的你们,那些曾付出力量的我们,一年间,虽没有办法全心投入,但至少可以拒绝“功未成而身先退”。
即便在救灾当时,由于情况不熟和经验不足,民间组织的志愿行动在赈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在大灾面前显出了自己的稚嫩。我国公益性民间服务组织无论从个体规模和整体数量上都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其反应能力、专业性、资源载有均有缺陷。民间组织确是在事件中成熟,但更是在点滴中成长积累,雪灾和震灾不可能成为它的练兵场。此刻,民间团体、志愿组织更应积极加强专业训练、摆脱浮华虚化,用活泼开放的形式扩大队伍,以世界眼光关注扶贫事业。并持续支持灾后重建工程,不断输送力量。
当然,以持续的民间志愿行动纪念汶川地震,也不仅只指贡献四川,民间的志愿行动也绝不仅在灾难面前和盛事之时。志愿扶贫在每一个角落,在北京奥运的光环下志愿者精神闪烁后,我们应更加致力于志愿扶贫——为四川悲怆的同胞,为伤痕累累的蜀地,为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的现状,也为中国整体的扶贫事业。为大多数的国人与我们一样能够照顾好自己,更能帮助别人。
“中国人的灵魂,莫不根植于民间。”“不是遗忘使人坚强,而是承担使人有力。”仅以此文,献给任重道远的志愿扶贫事业,并与你我他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