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学习有感之守法纪者最幸福

最近,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一经播出引起众多的关注与反响,今天残浔网为大家介绍的是“永远在路上”学习有感之守法纪者最幸福,望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近日来,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作的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持续热播,反响之强烈,刷爆朋友圈。每观看一集,除了感官的震动、震撼外,更多的是思想受教育,灵魂受洗礼,心灵受涤荡。同时,也有三点学习体会与感悟。

感悟一:“守法纪者最自由”。法国伟大启蒙思想家卢梭有句名言:“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处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卢梭这句话的本意,是阐述秩序的神圣性,同时也折射出了遵守规矩的必要性。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共产党人讲的自由,是“从社会里得到自由”,是在纪律、规矩框架内的最大自由。党纪法规就摆在那里,任何漠视、试图不受纪律约束的行为,只会触碰纪律“高压线”,只会“激活”纪律对其采取措施。只有内心真正敬畏纪律、遵守纪律,纪律惩戒机制对你才是“沉睡”的,你才是真正自由的。这也是一个敬畏纪律——遵守纪律——感知不到纪律——实现自由的辩证过程。

感悟二:守法纪者最成功。成功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违法违纪“进去”了,则肯定是不成功。南昌市某区检察院的一个检察官,在参与办理萍乡市某副厅级干部时,该副厅级厅官对这个正股级的干部说:小邓啊,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都正县级了,你还是个股级。这个检察官沉吟了一会说:那又怎么样?现在我在外面,但你在里面。苏荣在《永远在路上》视频片上忏悔道:“现在就放我出去我都没法出去,怎么去见熟人,同学,特别是老领导,我无法去见面,我没脸去见面”。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处于体制内的党员干部来说,期盼组织的更多关心,希望得到更大的进步,是人之常情。但在百舸争流的干事创业竞争中,如何脱颖而出,有人会觉得有点煎熬。但再怎么煎熬,也要走正道。

片中落马的“大老虎”,有的大肆卖官鬻爵,有的搞非组织活动,最终不但害人害己,也将全家拖入了深渊。“诚实和勤勉,才是成功永久的伴侣”;求真务实的干事创业,才是进步的唯一捷径。这样,虽然开始的时候走得比较辛苦,但走得稳,且在前行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增进了才干,先前的磨练成了以后走得更快的“加速器”,走向更高改为的“纵云梯”。

感悟三:守法纪者最幸福。据《明史•杂俎》记载,朱元璋登基后,一日早朝时突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乐?”群臣各抒己见,有说“金榜题名”的,有说“功成名就”的,还有说“富甲天下”。朱元璋听后都沉默不语。有个叫万钢的大臣应答道:“畏法度者最快乐”。此语一出,朱元璋大为赞赏。封建社会的政治集团尚有这种认识,更何况我们共产党人呢。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其构成要素固然复杂,但其中必然包括“心素”,幸福最重要的元素,即“内心的安宁与平静”。十八大后,仍不收手、不知止的党员干部,违法乱纪时内心充满贪婪,行为近乎疯狂;作奸犯科后,面对“减少腐败存量”的威慑,违纪者又惶惶不可终日;纪律审查时,很多都是“秒杀”,前几个小时还坐在台上,几个小时之后就成了“阶下囚”。反腐斗争的力度不减,节奏不变,违纪的“黑数”越来越小,东窗事发的概率越来越大。一个对自己未来都没有“确定性”的人,又怎能保持“内心的安宁与平静”?幸福又何从谈起?循规蹈矩,拒绝“出格”,让内心有一份“安宁与平静”,才是通往幸福的成功渠道。

在锦江书院,有一副对联,是这样诠释“功名富贵”的:“有补于天地曰功,有益于世教曰名,有精神之谓富,有廉耻之谓贵”。 “功”的“有补于天地”,就是要有民族精神,社会责任,其时代要求,就是书记提出的“忠诚、担当”;“名”的“有益于世教”,就是要对社会有所贡献、对他人有所帮助,;“富”就是要有精神、有理想,当官就不要发财 发财就不要当官;“贵”就是要守法度,知廉耻,贵有自知之明,不能志大才疏。正确理解了“功名富贵”,你就再也不会相信像网上有人说的有一种“毒药”叫“功名大业”。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