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两会心得体会范文荐读
最近,两会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下面是残浔网准备的2017两会心得体会范文荐读,希望能满足各位的阅读需求,内容看完后有所收获。
【2017两会心得体会范文一】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翻开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民法总则草案,第一条如是写道。
作为民法典开篇之作的民法总则,成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鲜明写照。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代表委员们表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日益深入人心,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一项使命人人有责:法治与德治共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3月5日,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的日子,也是学雷锋纪念日。“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在中华大地代代传承。但近年来,“扶不扶”“救不救”的道德困境也时有显现。
民法总则草案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回应: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雷锋精神不仅需要道德层面的发扬传承,更需要法律层面的呵护保障,民法总则草案的内容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贯彻。”全国政协委员、四川鼎立律师事务所主任施杰说。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每一个人来说,可为或不可为?这不仅是法律规定,更是道德规范。
“民法怎么来确定权利和义务?规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哪些行为有效,哪些行为无效?实际上,背后都涉及一个社会价值观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张荣顺说。
细读民法总则草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贯穿其中。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遵循;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这对建设诚信社会、规范经济秩序、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
……
“这些基本原则成为法律后,在规范人们行为的同时,也给人以更加明确的导向,引导人们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沈阳分所主任王屴说。
德治与法治,相得益彰。党和政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的建设、法治建设、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入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有责的观念深入人心。
“通过法治与德治共举,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如同一颗种子根植百姓心田,成为人人发自内心的行为准则。”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姚晓英说。
一份传承强基固本:立法与立德同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浩然正气引领社会航向
走进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传统文化一条街”引人注目,2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墙上,传统美德故事变成墙上的浮雕,生动展示在人们面前,潜移默化地涵养着百姓心灵。
德润人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与民法的理念和原则是相通的。”关于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指出,制定民法总则,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和传承包括中华法律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让我们的民法总则体现鲜明的民族性。
民法总则草案中对胎儿民事权利首次作出界定,许多法学界人士认为,这不仅是我国法治文明的进步,更是社会价值观的进一步完善。
“中国人有计算虚岁的传统,换言之就是认为从母体孕育的那一天起,一个人就有生命了。”全国政协委员、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侯欣一说,“站在法律史学者的角度看,承认胎儿的民事权利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鲜明特征。”
法安天下。在立法、执法、司法中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发挥司法断案惩恶扬善功能,是对时代变迁的呼应——
今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选择获得了更大更自由的空间,也引发了不少矛盾摩擦,产生了一些噪音杂音,滋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
“如果我们没有一个为全社会共同认可并坚守的核心价值观,就会出现价值观‘空档’,导致错误的思想观念‘乘虚而入’,引发信仰淡漠、精神空虚、道德失范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社会的秩序与稳定。”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说,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航向,培育和弘扬民族的精气神,更显重要和急迫。
实践证明,道德离不开可靠制度的支撑。
“我们既要完善法律体系,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也要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全国人大代表马瑞强建议,及时选择对司法办案有普遍指导意义、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示范作用的案例,作为指导性案例发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翻开几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以及“两高”工作报告,一份份成绩单振奋人心: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随着民主法治建设日渐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日渐丰厚。人们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的浩然正气,正为乘风破浪的时代航船保驾护航。
一种力量凝魂聚气:守法与守德并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从街道脏乱不已、干部开会心不在焉、24000多人的小镇有37家麻将馆,到社会秩序明显好转、民调工作名列前茅、麻将桌销声匿迹,湖南张家界慈利县龙潭河镇既提“颜值”又添“内涵”的“良方”,正是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导群众崇德向善,倡导尊老爱幼、敬亲睦邻等美德,各村开展五好家庭、好儿媳、好公婆等评选活动并加以奖励……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张家界慈利县龙潭河镇党委书记向平华颇有感触地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镇人民中引起强烈共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遍地开花”,大家守法守德,在过上好日子的路子上走得更稳、干劲更足。
一个乡村的发展,折射一个国家的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各方面工作呈现出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
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
根植于全民心中的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基础。
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的党章和党内法规学习教育,推动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不断提高;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让法治教育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人们看到,一系列扎实举措,正为全社会营造讲法治、守法治的良好环境。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提出了对全体公民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也为法治建设和法律实施提供了基本价值准则。另一方面,培养人们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法律的力量举足轻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说。
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忙碌在全国两会上的代表委员中,不少人正是我们身边的道德模范。曾勇救4名落水者、被称为“最美女孩”的铁飞燕、信守“新年不欠旧年薪”赶在春节前凑钱为农民工送去工钱的“信义兄弟”孙东林、用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资助贫困儿童上学的“最美洗脚妹”刘丽……他们如璀璨明星,闪烁在新时期的道德星空,他们也是百姓“代言人”,关注民生,心系改革。
孙东林连续几年的建议都是农民工权益保护。“现实生活中一些侵犯农民工权益的行为,既要靠法律、制度的刚性作用遏制‘黑手’,也需要每一个人切实践行核心价值观,行善举、讲诚信,让我们生活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孙东林说。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展望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进一步聚集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推动各项建设事业攻坚克难、不断前进。
【2017两会心得体会范文二】
一个提案和一群纠结的家长
“两会前,我在学校征集大会提案,很多青年教师和职工强烈地希望我就中小学幼儿园的作息时间问题做一个提案。”3月7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华北电力大学原校长刘吉臻说,由于中小学减负政策对学生的在校时间进行了硬性规定,学校包括一些公立幼儿园下课早,三点半一过,接孩子的家长们就在校门口排起了长龙。“我的研究团队里有这样的成员,哪怕是参加一些重要的活动,一到下午三四点,他们就坐不住了,而且面露尴尬,最后说‘实在对不起,我得去接孩子’。”
刘吉臻认为,这种“孩子放了学,家长没下班”的情况催生了大量收费高昂的社会托管班、培训班,导致“家长增了负,孩子没减负”;长此以往,甚至可能打击适龄夫妻生二孩的积极性。
带着这些青年教职工同时也是年轻家长的“纠结”和期望,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刘吉臻提交了一份有关“鼓励中小学幼儿园承担课后服务职能”的提案。
而就在不久前,为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广大中小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强调课后服务必须坚持学生家长自愿,服务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向本地区党委、政府汇报,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资金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
看到教育部积极回应百姓关切的问题,刘吉臻很高兴。但对于《意见》中有关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资金来源的内容,他还有些疑问——特别是如何界定“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的问题,或者说中小学课后服务能不能收费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这个提案我还是要提。”刘吉臻委员在发言时建议,将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列入教育改革发展规划,明确放开课后服务的非义务教育属性,允许幼儿园、中小学合理收取义务教育之外的相关费用;修改因中小学减负而制定的关于学生在校时间的硬性规定。
弹性放学能否弹走“揪心挠头”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现场回应了刘吉臻委员的关切:“基础教育阶段,放学之后,学生怎么办?我到教育部工作之后在基层做过调研,好多学生家长就讲这个事,这是件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非常揪心、非常挠头的事。”
据陈宝生介绍,自去年起,教育部已经开始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鼓励各地摸索解决问题的经验;近日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此初步加以规范;接下来,还将进一步制定政策性的指导意见,其基本思路就是实行弹性放学时间。陈宝生说:“就像刚才吉臻委员讲的,要明确‘放学之后’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一定的补助;也可以通过与家长建立谈判沟通机制,适当收费。”他还强调,不要把这段时间又变成了上课时间。
“我觉得这个思路蛮好的。”了解了相关提案和教育部的指导意见,无锡某私立学校小学教师张晓梅说,“其实我们学校一直在做类似的事。我们是下午4:30放学,家长没能按时接走的孩子,我们就集中到一个班里,由老师陪着写写作业什么的。老师们都会一直等到最后一个学生被接走再下班。”张老师说,学校提供这样的课后服务并不向家长收费,但对于陪孩子“留守”的老师,学校会提供一些补助,“老师的责任心也很重要。”张老师觉得,如果通过与家长沟通等形式收取适当的费用,或能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提供课后服务的积极性。
但也有教育界人士指出,要想真正解决家长的“三点半之困”,未来对于何为“适当收费”何为“乱收费”,何为“课后服务”何为“变相补课”这样的概念,还需要给出一个更明确的界定。
“如果学校能提供这个服务,那当然好啦,让家长适当地付点费用也可以接受,私人托管班也得花钱啊!”这份接地气的提案和教育部长的明确回应让一位受访家长很兴奋。
【2017两会心得体会范文三】
2017年立法工作任务艰巨
2017年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的最后一年,立法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许安标说,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有很多项目,在做好审议出台民法总则工作之后,2017年要积极推进民法典各分编的编纂工作;要加强反腐败立法,将行政监察法修改为国家监察法;要认真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方面的立法工作。
此外,还要积极组织实施调整后的立法规划,按照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将党中央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急需的立法项目作为重中之重,优先安排。
“一类立法项目有将近20件,预备及研究的立法项目还有20多件,这个安排根据本次大会会议的精神还会有所调整。”许安标说。
民法总则草案体现时代特征和前瞻性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张荣顺表示,此次编纂民法典、制定民法总则,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客观条件下进行的,体现了时代特征和一定的前瞻性。
“草案的所有规定,大到基本原则的确立、权利的确认,小到一些细微的条文修改,都体现了时代性。”张荣顺认为,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法的基本原则,规定对个人信息、数据和虚拟财产提供民法上的保护等,都是有时代特征的。
同时,民法总则草案也体现了适当的前瞻性。例如,对于正在形成的民事活动的新形态,一时还难以界定权利属性或范围,这次民法总则草案为这些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将来权利的确立留下了空间。
“我国力争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但也要按照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推进。”张荣顺说,2016年末各分编的起草、编纂工作已全面启动,明年有可能会将至少五个分编一次性提交常委会审议,第一次审议后再将各分编分拆开分阶段审议,力争2020年完成整个民法典的编纂工作。
拥护宪法、效忠国家是最基本要求
在回答有关港澳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提问时,张荣顺表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代表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肩负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拥护宪法、效忠国家是最基本的要求。
他还表示,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对代表资格问题有一套严格程序处理,不会出现随意取消代表资格的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在处理时,一定会深入调查有关方面的情况,提出切实的证据证明这个人是已经不拥护宪法、不效忠国家,或者有其他丧失代表资格的情况。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的报告还要提交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最后再做出决定。
防止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出现违法办案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体现了现代司法宽容的精神,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一项制度化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主任王爱立介绍说,目前国家已出台多项规定,防止开展刑事案件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出现违法办案等问题。
如何有效防止在刑事诉讼中发生司法不公、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王爱立说,一是要遵循刑法和刑诉法的基本原则,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二是要求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辩护权和其他诉讼权利,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三是要求完善诉讼权利的告知程序,强化监督制约,严密防范并依法惩治滥用职权、徇情枉法行为,促进和确保司法公正。
2016年11月,最高法、最高检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的办法,要求进一步防止出现司法不公、权钱交易的司法腐败问题,在证据的证明标准、规范诉讼程序、加强监督制约以及加大对滥用职权、徇私枉法行为的惩处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
2017年上半年实现全部地方性法规电子报备
“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大力开展备案审查信息平台建设,并建立了备案审查的衔接联动机制。目前信息平台已经完成测试,将于今年上半年实现全部地方性法规电子报备。”许安标说。
备案审查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宪法实施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2016年对“一府两院”报送的30多件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逐件进行了审查研究,重点对地方性法规开展主动审查。同时,对公民提出的认为违宪违法的审查建议进行处理,共研究处理了92件,对与法律不一致的问题进行了监督纠正。
【2017两会心得体会范文四】
举世瞩目的“两会”胜利开幕,温总理代表国务院做了他任期内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成绩总结得客观,对今后的工作指导建议科学合理。现在我们都在学习“两会精神”,我们单位也组织了学习,我也认真的学习了,我知道在两会期间,听到了董事长振奋人心的报告,看两会,能体会到国家政策就是好,刺击消费,扩大消费,合理消费,让老百姓多挣钱敢于花戗是我们的共同心愿,是“两会”精神的一大重点,也是“两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已经作为“两会”主旋律。此次会议同时也为我们矿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对现在的要求和对未来的构想和期望。我决心要跟上矿上的发展步伐,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我的岗位不仅重要还关乎到生命,所以我要坚持不懈的学习各位师傅们的经验,以各位师傅为自己前行的榜样,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力争在新的一年里,<莲~山 课件>将本职工作做得更加出色。经过前期的工作和学习,我深刻的感受到自己在工作方面的经验不足。因此要不断加强各项理论知识的学习,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及加强各项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是我现阶段的工作目标。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愉快的接受和完美的执行是我们对待工作的唯一选择。工作不仅是要做好做精,还要在认真的基础上细心,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将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把责任放在心中,从认真敬业做起;把责任放在手中,从点点滴滴做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年之旅,始于今朝。沿着两会确定的发展方向,坚决贯彻两会精神,我们必能在市场的浪潮中激流勇进,更好更快更强的持续快速发展,也决不会停止其前行的脚步,必会用勤劳的双手,以“挑战中把握机遇,逆境中勇往直前”为信念,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辛勤和智慧,用汗水与激情,努力开创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