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两会精神大讨论心得体会

我们做了什么,最能说明发展的基础,也更能懂得如何为未来谋篇布局。下面是残浔网小编整理的2017两会精神大讨论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2017两会精神大讨论心得体会1】

2017年这份政府工作报告,说新意迭出,真不是套话。

形式上就先声夺人,二维码首次登上报告首页,不但能扫出报告全文,还跟着跳出H5页面,对报告涉及的主要指标进行直观解读。总理在身体力行,实现他在去年两会记者会上的承诺,政务公开要让群众像扫二维码一样清清楚楚。

报告听下来,除了言出必行,践诺绝不含糊,还有一痛一爽两个突出感受:

痛是本届政府咬牙关、度难关,收获的成绩单极其不容易

爽,是给百姓奉送了沉甸甸、鲜活活的大礼包,全是实惠的干货,人们都能喜孜孜分享改革成果。

世界最关注中国的焦点之一,自然是经济形势。去年总理记者会,新华社记者问了一个尖锐问题:中国经济一路下滑,会否击穿6.5%这条线,影响自身全面发展甚至拖累世界经济?当时总理说: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就不会硬着陆,最让人过瘾的一句话是我们要用减政府的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

一年之后,痛果不其然,爽也如期而至。

现在,总理用实实在在、很不容易的数字,再次结结实实地回答了记者之问:在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7年来最低,挑战突发多发;国内结构性问题突出,风险隐患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GDP增速6.5%这条线不仅没有击穿,中国非但没有拖累世界经济,而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这个成绩,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还超过30%!

总理说了,经济稳住很不容易,出现诸多向好更为难得。报告不玩虚的,一律用数据说话:城镇登记失业率4.02%,多年最低,此处真应有掌声啊,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就业比较充分,十分不易工业企业利润从上年负增长到年底增速达8.5%;所有行业实现税负只减不增,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全年降低企业税负5700多亿元;抓好三去一降一补,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加上个体工商户,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农村危房改造;出境游超过1.2亿人次

总理不断用很不寻常、很不容易、十分不易、难得这样的字眼,听着让人颇为感慨。

那么,用什么战胜挑战与压力?才能办好当前急需又利长远的大事?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宏观调控,不搞大水漫灌强刺激,依靠改革创新稳增长。还推出了一批标志性、支柱性改革举措,比如放、管、服。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里有一句醒目且坚定的表达,同时也是面对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的庄严承诺: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决不能随意改变约定,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放、管、活是条明晰的逻辑线。是总理实践当初承诺政府减自己的权,国务院及各部委忍受壮士断腕的痛楚,带头革自己的命换来的。比如下面这段话看似平易,实则背后都有惊心之举:在提前完成本届政府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三分之一目标基础上,去年又取消165项国务院部门及指定地方的审批项目。

习近平曾对深圳市民说:你们过得好,我就高兴。这是人民代表的朴素表达。今天,百姓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不断收获了能让未来小日子过得更好的一连串惊喜。而李克强还亲自在报告里加上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这份报告送出的民生大礼包,迅速被媒体敏感捕捉并推送: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从30万上调到50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今年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提高博士生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网速提速降费,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总之,报告传递的,是政府痛下决心改革让百姓爽的感觉,就冲这点,便值得点赞。

【2017两会精神大讨论心得体会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时间是什么?2020年,也是全面脱贫的时间。

脱贫攻坚能否提前完成?当然可以,不过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能弄虚作假。

这两个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尤其是脱贫攻坚中,各地常常遇到的问题。答案是明确的,也往往是原则性的。对很多地方来说,务必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但是又想着提前一两年宣布脱贫。不是不行,而是要有能力做到,并且实现不打折扣的效果。

面对脱贫攻坚中的一些思想倾向,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强调,脱贫不要脱离实际随意提前。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获悉辽宁还有50万贫困人口后着重指出,脱贫攻坚一定要扎扎实实,我们的时间表就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几年时间,不要脱离实际随意提前,这样的提前就容易掺水。

时间不变,任务不变,工作不变,但是态度要清楚。对于脱贫攻坚,还有几年时间,不管是贫困人口多还是少,都要稳步推进,慢不得更急不得。在过去几年里,脱贫任务的确繁重,时间短、压力大,富有挑战性。每当一个地方摘帽,都值高兴,但是不能因为盲目乐观而选择盲目评估,未能达标的也当成达标、未能小康的也成了小康,这是骗人骗己,更是害人害己。

类似的问题都有现实针对性。举个例子,不少地方都给本地的脱贫攻坚划定了时间表和任务清单,但是在摘帽期限上往往很少明确为2020年,有的是2017年底,有的是2018年,提前一两年都是常见现象。工作做到前面、计划想在头里,并无害处,关键在于这种提前脱贫是为了完成而设计的还是依据实情而推定的。一些地方把不落人后的精神用在了脱贫攻坚上,必须早早早快快快,生怕全面小康的路上比别人晚了、慢了,却忽视了脱贫摘帽的质量,如果边脱贫边返贫,岂不是成了半拉子工程?

全面小康、脱贫攻坚,是民生战略,容不得半点马虎、掺不得半滴水分。脱贫,不是数字脱贫,更不是假脱贫,而是精准的过程,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在各个场合反复强调过。脱贫摘帽不是口头上宣布一下,它有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就像前段时间,国务院扶贫办确认河南兰考县脱贫摘帽,就是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贫困县退出机制的意见》及《河南省贫困退出实施办法》的要求,经过县级申请、自查,并邀请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作为第三方开展了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又组织发改、财政、交通等部门对兰考进行了省级核查,才综合评定其具备了退出条件。可见,脱贫不是看谁跑得快,而是看谁更务实,脱贫工作扎实有效、致富手段持续可靠,这样才能让老百姓的小康更全面。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防止形式主义,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旗帜引领方向,如果脱贫的工作方向错了,效果肯定难让群众满意。说到底,全面小康、全面脱贫是为了共同富裕,只有务实的才能做到真实的。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