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摔跤吧爸爸》不是大片,没有特效,但她却给了我们震撼!如下面是残浔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摔跤吧!爸爸》电影观后感【1】
多少人是奔着不老男神阿米尔汗去的,却带着对印度电影的敬意出来的?
很多年不写影评了,久到快忘记我甚至还选修过影视鉴赏。就像我们一门心思扑在经济建设,甚至忘了我们是礼仪之邦。这或许是一个笑话,但我相信多年之后的某一天,当我们的子孙重新审视当年的我们时,会有一种尴尬的窘迫,会为我们买椟还珠的眼光而汗颜。
《摔跤吧爸爸》不是大片,没有特效,但她却给了我们震撼!如果只能用一句话表达我的尊重,我会给她这样的评价:看完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我想忘了这部电影,这样我就可以重新再看一遍了!
当题材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演技反而成了次要的东西,在商业电影横行的年代,她选择了直面人生!这需要勇气,到更需要的是不忙从下的一份冷静的思考。能解决问题是出色,能发现问题是伟大,能预见问题是先知!
印度的问题很多,我们呢?我相信只会更多!但能发现问题的未必敢说,敢说的未必能发现问题,既敢说又能发现问题的很可能又被同化在体制內。
如果你走心的话,别人是会看得到的。且不因你的寒酸或鄙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我知道,也相信。但钱应该有人去挣,精神追求也应该有人去引领。目前看显然不是这样,价值观在扭曲中挣扎。而这却是需要几代人才能板正的,这是后话,立字为证!
我们类似的题材不多吗?几乎每一位运动健儿都是类似的经历。但我想如果是我们来拍的话,应该也会很感人,但未必有这个深刻。
我们需要在一个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下形成一种文化自觉。钱,是路。因此会有平坦宽阔和颠簸崎岖之分;精神,是方向。所以会有庸碌闲适与波澜壮阔之别。没有方向,走的再远也到不得目的地!
读懂别人总是比反思自己更容易。圣人尚且一日三省,况乎吾辈凡人!居下思己居上思国,方不误己误国。
最后我要做一个更正:将我之前对新时期电影下的一个结论,关于电影是浮躁社会里廉价的知识快餐加上一个限定:文化、反思范围之外的。
《摔跤吧!爸爸》电影观后感【2】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夏天了,很多培训班、夏令营都在为暑假提前预热。最近在与几个家长闲聊的时候,都提到了孩子暑假报班的问题,有个妈妈还发来提高孩子抗挫力的夏令营宣传单,问我,像这样的活动,应不应该给孩子报?
作为一个妈妈,我也常常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帮助孩子把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发挥出来,让他成为有特长、有个性的人,是每一位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里都会面临的问题。
正巧,最近上映了一部电影,印度的票房冠军《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根据印度的真人真事改编,说的是,一位热爱摔跤运动的爸爸如何发现女儿在摔跤方面的天赋,并且,克服重重困难,把两个女儿推向世界级的摔跤比赛,为印度摘下首个摔跤比赛世界金牌的故事。
今天,我们结合这个电影,来说说如何帮助孩子展现天赋和潜能,把梦想照进现实。
一、
说到天赋和潜能,很多人的脑海里立刻就会出现跳舞、唱歌、数学、写作、画画等,似乎这些才是上得了台面的潜能。事实上,潜能和天赋远远不止这些。
每个孩子都有天赋,那些与众不同之处,可能蕴藏着孩子的天赋和潜能。
孩子就像一块璞玉,需要经过确认、打磨等道道工序,才能变成一块闪闪发光的宝石。而成为宝石的第一步,就要看家长有没有慧眼发现孩子的潜能。
很多家长看不到孩子的潜能,或者,虽然看见了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但是因为自己的认识局限和文化、世俗等各种原因,不愿意承认这是一种潜能。
在《摔跤吧,爸爸》里,父亲阿米尔汗发现两个女儿的摔跤天赋非常有戏剧性。
有一天,两个很狼狈的男孩带着父母找上门来。女儿闯祸了,因为男孩出口骂人,两个女儿把他们打得鼻青脸肿。
这要是在普通家庭,父母肯定很不高兴,甚至责罚女儿。可阿米尔汗不一样,他表面上给男孩家长道歉,内心里却狂喜。他没有训斥女儿,而是问,你们是怎样打他们的?
两个女儿形象地展示了打架的过程,阿米尔汗非常开心,他确认,两个女儿都是天生的摔跤手。
要知道,这是在印度的一个小村庄,按照当地的文化和习俗,女孩子除了干家务就是生孩子,她们根本没有其他的人生选择,更别提摔跤了,那是男人才干的事。
可阿米尔汗没有因为这些世俗的观点禁锢对女儿的判断,与这些习俗比起来,女儿的潜能更重要。
我曾碰到过一位家长,他的儿子特别喜欢开快车,经常被警察警告。
这位家长没有一味地批评儿子,而是耐心地与他沟通,并且帮助他找到了一个非常适合他的工作120救护车司机。
如果父母不承认孩子的优势和潜能,甚至采用打压的方式,那么孩子的这种天赋很容易就被阉割了。如果阿米尔汗训斥、责罚两个女儿,恐怕印度的首个摔跤金牌不晓得推迟多少年。
二、
想要把潜力变成优势,最难的阶段往往是刚刚开始的时候。
由于孩子比较小,对自己的认识懵懵懂懂,并不能特别确认自己真正具有某种天赋。这时候,就需要父母告诉孩子,坚定地相信孩子,并且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孩子展现出可能具备的天赋和能力。孩子会在展示的过程中,得到肯定,找到自信,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摔跤吧,爸爸》里,阿米尔汗一开始就碰到了不少困难,首先是妻子反对,村民嘲笑,然后,两个女儿也揭竿而起,反对练习摔跤。
可他没有就此收手,他说服了妻子,从不把村民的讥讽当回事。
为了训练方便,他给女儿自制了运动服,还逼迫两个女儿剪了短发。
为了增加营养,一贯素食的家庭开始给女儿开小灶做鸡肉。
女人不能进专业比赛场地训练,他就自己搭建了一个泥地摔跤场。
找不到摔跤陪练,他就把侄子揪过来一起训练。
没有钱买专业的摔跤垫,他就用被子在房顶自制了一个。
在阿米尔汗的眼里,所有的困难都不是退缩的理由,而是必须越过去的障碍。
父母就是一面镜子,父母这样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女儿才能坚定信心,心无旁骛。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是无数个战胜困难的积累。
在积极应对困难的过程里,孩子不仅从父母那里学到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更切身体会到了面对困难不抱怨、不气馁、不放弃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将是孩子一生的宝贵财富。
三、
学习一项技能,即使特别感兴趣,也要经历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特别是刚开始打基础的阶段,往往是重复又枯燥的。
如何能够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发现和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是家长需要费心的事情。
时时鼓励和适度奖赏可以很好的强化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有些父母觉得,批评让人进步,表扬让人落后。他们习惯用批评和鞭策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关注。
你这次考了98分,那两份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么粗心?
你钢琴刚刚过了6级,可千万不能放松,你看人家小刚都8级了,你还是不够努力。
你这件事做的还算可以,可是,那件事你为什么没有做好呢?!
如果父母常常用这样的方式指责孩子,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就会受到损伤。无论如何努力,父母的评价都是一样的。孩子体验不到努力和进步带来的快乐,往往就会自我放弃。
在《摔跤吧,爸爸》里,阿米尔汗就很善于鼓励女儿。他告诉女儿,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始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你能赢。
他把女儿获奖的报道做成简报,把奖状和奖杯摆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他用他的言行告诉女儿,爸爸为你们骄傲。
父母的重视和鼓励是一种精神上的犒赏,是孩子进步的催化剂。孩子常常接收到这样的正向强化,会大大地激发他们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当来自外部的强化力量转变成了孩子自身奋发的动力,孩子就会感觉到,是自己喜欢,愿意去学,而不是为了父母,自己被迫去学。这时候,要我学就变成了我要学。
四、
父母是孩子的领路人,父母要站在孩子的前面,看的比孩子高一点,远一点。当孩子看到1的时候,你要能看到3,当孩子看到3的时候,你要能看到10
在《摔跤吧,爸爸》里,阿米尔汗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领路人。
当女儿完全没有想到当摔跤运动员的时候,他发现了孩子的天赋。
他告诉女儿:如果可以得摔跤冠军,你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会像你的同学一样,14岁就被迫嫁给一个不认识的男人,只能任由命运摆布。
这时候,摔跤不仅是一场比赛,而是一种改变命运的方式。
当女儿展现出摔跤方面的特殊才能,阿米尔汗及时把她们推向更大的舞台,从邦冠军到全国冠军,一路过关斩将。
这时候,他告诉女儿:当全国冠军不算什么,每年印度都有全国冠军,你要做得是冲刺世界冠军,为印度夺得首个世界级的金牌,让全世界知道,印度也有优秀的女摔跤运动员。
这时候,摔跤不仅是一场比赛,而是一种让世界认识印度的方式。
当女儿面对强大的国外选手,不知所措的时候,阿米尔汗告诉女儿,如果你明天赢了,胜利不仅属于你,胜利还属于千万个被认为不及男生的女孩。
这时候,摔跤不仅是一场比赛,而是一种影响更多人的方式。
正是有了阿米尔汗的这种高远的、超前的、积极的赋意,他的女儿才能更深入地认识摔跤运动,从内心里崇敬、喜欢和享受这项运动。如果没有父亲的这种引导,她的冠军之路可能走不了这么远。
我们都是平凡的父母,生活可能不会像电影《摔跤吧,爸爸》这么极致,这么有戏剧性,但是,每一个成功的故事都不是偶然的,这些闪闪发光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吸收。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尽可能展现出他的天赋和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