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节目拍蝇惩恶观后心得体会
通过这些基层贪官的案例可以看出,他们在基层都掌握着一些各种各样的权力,这种权力或是资源审批权,或是统计上报权,都反映出了基层权力严重缺乏监督。下文是残浔网小编整理的反腐节目拍蝇惩恶观后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参考!
反腐节目拍蝇惩恶观后心得体会一
近日,党员干部通过电视、网络、手机收看《拍蝇惩恶反腐一刻不放松》今日聚焦栏目,节目专题报道了自治区纪委在南疆开展群众工作督查中发现的典型案例,并通过典型案例剖析,释放出全面从严治党强烈信号。
一直以来,我们党反腐败工作决心不可谓不大,制度规定不可谓不严,打击力度不可谓不强,但腐败现象仍有发生,不正之风还有市场。这其中有教育不深入的原因,有制度不完善的原因,有监督不到位的原因,但最不能忽视的是群众在遏制腐败现象中的作用。
有效的遏制腐败要从小从众开始。在封建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的目的,除了修身,齐家,最重要的是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跻身于士大夫之列的那份荣耀。饱受十年寒窗之苦的学子们获得一官半职,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这是封建时代唯一被人们认可的正道,是人生理想的最大实现。遏制腐败要从源头抓起,这个源头就是校正孩子的世界观和群众的教育观。
有效的遏制腐败要让群众意识到是自己份内事。一是要使群众认识到腐败是危及社会进步的毒瘤,践踏了法律的尊严和公平,严重扰乱了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二是要使群众认识到反腐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反腐败是国家法律赋予群众的权利和义务。要营造美好生活,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要求每个人都来履行遏制腐败的义务。三是要使群众认识到自身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关键作用,全社会更需要经常像普法一样的普廉运动,唤醒社会大众反腐倡廉的意识。
有效的遏制腐败要培育群众的廉洁认同感。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缺少文化修养的锤炼,人就得不到精神上的教育熏陶,致使人对腐朽的东西缺乏免疫力,易与社会上流行的,但却是错误的观念随波逐流,为腐败思想的蔓延助力。因此要正确把握文化舆论导向,用先进的文化与落后的腐朽文化争夺思想阵地,引导群众追求积极健康的文化,自觉摒弃官本位思想的余毒。持久、有生命力的廉政文化就要面向社会,植根于群众。
有效的遏制腐败要发动群众监督官员过紧日子。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一部分人首先富起来。于是一些地方,一些行业为迎合这部分人的消费,推出动辄几万的月饼,几十万的宴席。一时间,天价商品、高档消费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刺激着大众的神经。大肆渲染天价消费,无异于向公众展示金钱的魅力,增加人们倒向金钱的筹码。官员的权哪里来?钱哪里来?日子过的如何?如何为群众用好权,能不能主动把关在制度的笼子里,都应当受到群众的监督。
反腐节目拍蝇惩恶观后心得体会二
近年来,随着基层腐败案件的曝光,人们才发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整治高官巨贪也好,惩处小官巨腐也罢,核心的问题并不在一个官员权力位置的油水厚薄,也不在贪腐官员的胆子大小,而在对于权力的监管机制,是否构成了无处不在的监督。这也正是《永远在路上》播放第六集《拍蝇惩贪》反映出的问题。
在反腐警示片中,出现的一个个案件让人既感到吃惊,又让人为基层权力监督捏了一把汗,不仅贪腐数额一次次刷新记录,同时也在基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如西安市社区居委会主任于凡利用社区拆迁改造项目为自己牟利,单笔受贿5000万,涉案总金额高达1.2亿元;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原党委书记纪海义受贿9000余万元;海淀区西北旺镇皇后店村会计陈万寿挪用资金1.19亿元,等等。这样贪腐亿元的案件不胜枚举,虽然各级纪委的惩治力度一直在不断加强,但基层腐败仍然屡禁不止,这点值得深刻反思。
俗话说的好,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惠民补贴的增多,使一些基层官员手中的财权也在增大,最终导致补偿资金、惠民资金被挪用、骗取、套取、挥霍等渎职犯罪案件频发。上述这些都构成了小官可以巨贪的前提条件。
小官巨贪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这直接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群众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其次,导致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承诺难以真正落实到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三是,若基层腐败问题解决不好,甚至长期积累,就有可能由小变大,导致矛盾在一些关键点上凸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