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的调研报告范文

准确摸清农业产业化经营状况,便于制订科学的产业政策,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步伐。下面是残浔网为大家整理的调研报告,欢迎参考。

篇1:农业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为促进转型跨越发展,全面落实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提升我市农业科技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按照xx市农业局要求,于xx月xx日对我市农业科技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市农业科技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坚持以“抓产业,建基地、上龙头、求高效、重生态、保安全”的发展理念,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全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强,特色产品规模化生产趋势凸显。

我们活用国家惠农政策,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强化机械作业等关键技术措施,使全市粮食总产稳步增长。同时,加快推进了农业种植业优势区域发展,现基本形成了西部水稻、东部玉米、中部水稻、玉米、杂粮混合种植的粮食生产优势板块,连续三年实施了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和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田建设,提升了全市粮食生产能力和水平。

特色农业也呈现出规模化发展态势,“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以上营、新安等为主的食用菌种植;以平安镇为主的绿色水稻种植;以溪河、白旗为主的肉鸡养殖;以法特、亮甲山为主的生猪养殖;以朝阳、舒郊、二道等为主的绿色蔬菜种植等等一批特色农业专业村、示范村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截至现在,我市本着早认识、早部署、早准备、早安排、早行动、早落实、早出成果七个方面,在行动上坚持认识到位、组织到位、宣传到位、培训到位、服务到位、督导到位、落实到位,坚持农业科技攻关不动摇、坚持农业技术推广能力不动摇、坚持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不动摇、坚持扎实农民科技培训不动摇、坚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不动摇、坚持千方百计推动农民增收不动摇、坚持惠农政策农民致富不动摇。在工作上重点完成七项工作:完成农村沼气池建设工程、“双通”工程、安全饮水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农村科技创新工程。

(三)农业科技推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示范辐射效应正在逐步扩大。

近年来,我市农业新技术推广步伐不断加快,立体间作套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xxxx玉米良种推广,优质玉米地膜覆盖,玉米新品种种植示范,土地深松旱作农业技术等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得到重点应用,农业产出效益明显增加,特别是我市今年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成绩: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产粮大县。

二、当前xx市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优势与存在问

我市农业科技发展已经迈开了可喜一步,部分资源优势、人文优势、政策优势得到了发挥,但仍蕴藏的巨大可挖掘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优势得天独厚

我市幅员辽阔,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适宜于水稻、玉米、小杂粮、药材等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发展特色农业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二)政府政策有力推动

市委政府“十二五”期间提出实施“五大战略”的宏伟构想,其中在农业富民战略中对今后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提升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目标,为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

(三)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在科技为先导引领,政策为主导推动,利益为根本驱动的前提下,全市xx个乡镇都具有产业基础,且初具“一村一品”雏形的特色产业显露端倪,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农业新技术运用与推广势头强劲

到目前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已从体制上、规划上有了较好基础,开局良好,广大农民群众已经认知,产业发展中科技贡献份额逐年加大,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然而我市农业科技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现代农业发展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着眼点和立足点没有完全找准,农业部门协调配合需要更加统一。

虽然近年来,政府对“三农”十分重视,每年投入逐步加大,但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科技、兴农方面没有制定出完整的现代农业发展统一规划,投入只偏重基础建设开发,各乡镇对本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目标不够清晰,涉农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和配合,资金难以整合,各自为战突出,因此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没有统一规划目标,形不成合力,限制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投入不足,举步维艰,基础脆弱,难以抵御市场风险。

我县农业项目长期以来重基础建设,轻产业发展,重传统产业生产,轻科技提升,使农业产业化规模层次不高,规模不大,基础薄弱,加之各类服务组织和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难以增收增效。全县xx万亩沟坝地,可谓旱涝保收,但种植单一,传统耕作方式占主导地位,产业发展滞后,难以产生经济效益,龙头企业只能维持现状,扩大再生产能力较弱,小型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技术设备落后,生存困难。

(三)农业生产组织经营程度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尽人意。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层次较低,目前我老秘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以生产资料的采购服务和组织农产品统一销售等初级合作为主,而入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农民企盼的,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作用更大的合作,开展的较少。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运作还很不规范,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合作社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民主管理制度、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的比例仍然偏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力度不够,各级财政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资金较少,有关部门对合作社的扶持没有完全形成合力。

(四)农技推广体系与服务水平不高,农业科技人才严重缺乏。

在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技推广部门,被“转、并、撤”,乡级农技推广“网破线断”状态,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没有形成新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不能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作用,县直涉农部门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短缺乏、老化、青黄不接,政治生活待遇不高,缺乏激励机制,其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五)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不完善,门槛高,农业企业和农民融资困难。

一是小额贷款公司少,农民创业缺乏启动资金,商业贷款程序繁,利息高,担保困难,不能适应农业季节性所需的企业资金需求。二是门槛高,贷款数额少,由于农业企业多数为民营企业,土地使用权证、房产证等不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条件不能满足贷款要求。

(六)农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土地流转渠道不畅。

现代农业要求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要求土地集中连片开发,现行土地政策是承包到户,土地经营权可以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进行流转。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农民小农经济意识淡薄,存在恋土情结和“红眼病”现象,加之土地流转费相对较低,农民担心今后的保障问题,而不愿进行土地流转,从而使土地难以有效的集中,形不成规模经营,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七)农产品附加值偏低,产业链延伸不长

农产品加工领域,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完整产业链系统没有建立,产品流通领域也缺乏完善的物流系统。

三、 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加强各部门之间统筹协调

各级领导应该充分重视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把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化摆在重要的位置,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协调全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二)制定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规划,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应该抓紧组织农业各相关部门充分调研全市的农业发展的现状,借鉴现代农业发展先进地区的经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使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合理、有序、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大农业科技发展投入,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围绕粮食、蔬菜、药材、食用菌、特色养殖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大推进基地建设,提高基地标准、打牢产业基础,在此基础上,强力推进农业招商,以招商为载体,紧盯大型龙头企业,主动对接,力争在引进龙头企业上实现新突破。准确把握国家新的投资重点,完善项目储备,进一步加快跑省跑部力度,争取更多对农业发展具有支撑性的项目落户我市,适时举行和参加名优产品展示展销会,做大做强产品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主打品牌效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扶持一批前景好、市场带动强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促其扩规模、提档次、升水平,提高其辐射带动力。

(四)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

进一步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能力,出台并落实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完善网络服务平台,创建农产品产加销和信息化服务新机制,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五)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着力培育农业科技人才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乡镇站、区域站建设,建立激励引导机制,大力推行农技人员联合作经济组织,联企业、联基地、联专业大户制度。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和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提高社会化水平。加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进一步扩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不断增强农民科学生产和就业创业能力。

篇2:农业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是“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农业,就是用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经营管理、现代农民等先进生产要素武装,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引领农村生态文明的关键动力。8月份,县政协委员工作委员会会同农业部门联络处,通过座谈走访乡村、部门、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对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同时,初步形成了农特、畜牧、中药材、休闲观光等四大产业格局,加强科技推广、农机服务、市场流通等体系建设,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农产品加工基地”。目前,已创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8家、市级16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21家,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有机食品5个、绿色食品10个、无公害农产品25个,认定省级著名商标、省级名牌产品9个。20XX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8.71亿元,龙头企业产值2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48元。

我县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障碍,总体上的小规模、高成本、低效益的传统生产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得到有效建立,城乡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得到真正缩小。主要原因:

一是载体功能较差。对发展现代农业认识不足,定位不够明确,还停留在过去催耕催种、压缩冬闲田的陈旧观念中,没有将现代农业从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进行系统研究。发展现代农业投入较少,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改造缓慢等问题普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是规模效益偏低。受土地流转体制不健全、政策不完善、程序不规范的影响,再加上低素质、弱体力的农村劳动力,粗放经营的恶性循环,农民传统思想严重,担心失去土地等核心生产资料,导致流转力度不大、范围不广,土地产出率和规模效益较低。比如,板栗亩均单产100千克,今年市场价4.5元/千克,除去采摘人工费300元,加上其他费用就会亏本。

三是体系建设滞后。乡镇站所存在机制不活、保障乏力、管理缺位、青黄不接等问题,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信息网络建设滞后;大部分企业投入研发资金极少,科研人才匮乏,技术瓶颈难以突破;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数量不多、档次不高,有的合作社是“空壳社”,社员联结松散,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四是流通渠道单一。龙头企业少,带动力弱,仍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产业层次低,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农业市场体系建设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产品流通主要依靠城乡集贸市场。同时,由于批发市场流通环节多等原因,一些优质农产品卖不上价,对外辐射能力差,整体竞争力不强。

二、对策与建议

现代农业发展与“四县”战略并不矛盾,抓农业产业化、走精深加工之路,同样可以增加税收;抓休闲农业、改善生态环境,同样可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为此,我们建议;

(一)要转观念。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必须从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传统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坚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生产、协会式服务,跳出农村抓农业,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用抓产业的思路抓农业,用抓生态的要求抓农业;坚持把农业作为工业的原料基地和第一生产车间,实现农业生产与工业发展的紧密结合。二是转变政府职能。紧跟市场抓好订单服务、协会服务、干部办点示范服务、资金服务、技术培训服务;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引导和鼓励农民将土地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集中,实施规模经营;加强政策宣传,激励和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三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农村投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用大项目带动大产业,采取项目招商、土地招商等多种方式,招引更多的农业开发项目。科学制定“罗田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推行标准化生产,使农(畜、水)产品生产有标可依;加大农(兽)药、种子、肥料、饲料及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要扶龙头。一是扶企业龙头。树立扶持企业就是扶持产业化、扶持农民的观念,落实国家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政策措施,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县“四大家”领导联系龙头企业制度,协调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环境和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助推企业发展;通过招商引资、上市融资、兼并重组、集群联盟等方式,实现抱团发展、提档升级,培植“航母级”企业集团,提高整体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二是扶产业龙头。建立一个点,带动一大片。依托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一条龙服务链条,培植产业专业乡镇和专业村,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三是扶种养龙头。抓住当前精准扶贫五大产业扶贫的机遇,通过贷款、技术、管理等相关扶持要素,推动种养大户、经营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帮助解决其面临的排灌设施老化、“卖粮难”、生产用电等实际问题,不断增强合作组织的管理水平和带动能力,使其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

(三)要抓协调。一是协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打造“互联网+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优化农业生产、市场和产业结构,挖掘板栗、甜柿、中药材的生产潜力;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培优做强5大农特产品品牌;推进农旅对接、农旅互动、农旅整合,化产品优势和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发展农家乐、星级休闲农庄、农业观光生态园,加速推进旅游商品的开发,将农特产品变成旅游商品,把田里种的、山上栽的,变为老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银。二是协调政府、经营主体与农民的关系。政府不能越位和缺位,也不能包揽一切,而要积极引导,协调相关部门整体联动,各司其职,营造氛围,并做好水、电、路、灌溉设施综合配套。乡村两级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放活经营权,让农民通过国家政策性补贴、土地流转租金、承包种养或就近务工、以土地和劳动力参股等有效措施实现增收。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要发挥带动、示范和引领作用,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达到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要健全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养殖大乡(镇)、大村大组大户予以奖励。

(四)要建体系。一是品牌创建体系。建立品牌奖励机制,设立农业品牌奖,鼓励和指导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将罗田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积极创建市级知名、省级著名和国家驰名商标,提高农产品知名度。二是农产品流通体系。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流通追溯体系;培植一批集加工、博览、物流于一体的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和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帮助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与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经销公司建立长期供销合作关系,让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安排农业生产,实现与市场的“无缝”对接。三是现代营销体系。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参与”的方式,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快农村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家店”建设步伐。采取广告、展会、网络等多种营销手段,拓展销售市场;强力推动“互联网+农业”,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建立农特产品信息网、开展连锁配送和网上交易,促进向现代营销方式的转变。

(五)要强服务。一是农业科技服务。加快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体制改革,提升科技队伍整体素质,完善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模式;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拓展服务领域,开展技术培训、农资配送、统防统治等农业生产性服务;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培育专业化农机服务组织,推行机械覆膜、机耕、机播和机收技术,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二是农民培训服务。加快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整合培训资源,采取订单、定向等多种形式,发展面向农业的职业教育和新型技能培训。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出台培训计划,重点培训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培养一大批现代农民、职业农民和农民企业家,发展壮大生产经营主体,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三是投融资服务。加大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在征地、用水、用电和贴息、补助、参股、担保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建设;拓宽农村担保品范围,加快培育村镇银行、担保公司,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