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经》有感1000字

【文章导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样的热情,我们还有吗? 今天残浔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诗经读后感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一】诗经读后感 “于嗟如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每读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古人对阶级社会婚姻生活的经典概括!看到这样的无奈使我陷入了沉思。于是我的思想不自觉地在历史长河里流淌,采摘那一个个不同遭遇的生活片段:

看着无边的桑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场面。我看到《氓》里面的女主人公是多么辛勤的妇女,但她这样付出的结局却是其黄而陨,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于是为这位可怜而又坚强的女人感动着。她在面对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却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她的心也许看透了阶级社会丑恶的面孔,也许她的心理面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

白娘子为了报答许仙,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本来那么完美的婚姻却让法海来了搅和。白娘子爱许仙如此的深,于是有了水漫金山的传说,于是有了白娘子被关在雷峰塔的传言。看着平静的西湖水,一切都已灰飞烟灭,留下的只是可歌可泣的反抗压迫的传说。这个传说在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妇女反对阶级压迫的精神,她们在向历史宣誓:女之耽兮,犹可脱也!

也许是为了爱,也许是憎恶封建礼教的毒害,《诗经》超越了时代的界限,它所描述的一个个爱情故事似乎都在后代不断地发生着。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看到的是刘兰芝婀娜的身影,她努力地做好她的本分工作,换回的结果却是那深潭的一道道圆晕。她的命是苦的,但她以死的方式在向世人警告:她也有爱,也有恨,也有强烈的反抗精神。难道不是吗?她死后化为鸳鸯都在不日不夜地鸣叫着,那不是在控诉着对阶级社会的不满嘛,那不是一种强烈的反抗精神嘛!

历史中的妇女们似乎都在重复《氓》中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我心中的琴弦断了一根,但是不得不佩服中华民族妇女们不畏压迫、不畏朱颜瘦的精神。我时常在想,即使她们的爱情化作冰冷的白雪结晶破碎,也会对生活充满着热烈的爱与追求。

因此有了秋瑾的《提芝龛记》:

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峨眉。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英雄。

这是秋瑾反对封建余毒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妇女们反对阶级压迫的漫长历史过程。

《诗经》让我想起了很多不幸的女人,它的出现似乎暗示妇女的不幸在不断地延续着,但很幸运的是现代的女权运动在不断的发展着,我想这是《氓》的作者的心愿吧,这是妇女们的愿望吧,但我更相信这是坚强的妇女们用泪、用血、乃至生命换来的!

【篇二】诗经读后感 初读的时候,只是感觉每句必有一字不识,但是偏偏是这种磕磕绊绊的陌生感觉更让人感觉美好,仿佛凭空多了一股犹抱琵琶半遮面半遮面的感觉。就比如这一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这个“僚”字,就是抵死不会认识的。但是偏偏能懂得它的意思,“僚”么,不就是“撩”么。美人月下倩影,拨撩小伙子的眼,也扭扭捏捏拨撩着自己的心。诗经读后感1500字。不管当年的古代人为何而写,写为何意,反正几千年后的我是这么理解的,也自觉得理解对了,月出而皎,美人身材窈窕,多么美好多么诚实的意向啊。还有脍炙人口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果不是看诗经下面的注释,谁知道雎鸠是个什么,君子好逑的“逑”又是什么意思。但是偏偏是这么一句,就那么直接击中你的心里,让你猛的一下想起自己的淑女或是君子,让你就想不顾一切的去“求一求”自己的意中人。“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一句“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没什么特殊的地方,没什么雕砌的辞藻,但是就是强烈又直接的说出了每个人从小,从第一次恋爱就想说但是没能说出来的话。两周战国时候的人们就这么凶猛直接,能准确又强烈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写在诗里歌里,而且让几千年后的看到的人感同身受。()就好像是一股风来,从千年前吹来,到读诗看经的人身边为止。

大概看过外文诗歌的人都知道,凡是此类的诗歌,即使是每句都有一词不认识,读来也远胜于译文。总是感觉有那么一股内在的韵律和情感在句子里,有个把词不认识,也绝不会影响这种感觉。之前我不了解这是怎么回事,直到某个下午,奉老师的命令拿起诗经又一遍细看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原来这种偶有字不识,读来却甘之如饴的感觉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啊。诗经就是这样,几千年前的一群古人,留些呐喊的,呢喃的话下来,精简又精简,流传着,丢失着,散佚着,直到传到今天我们手里。传到我们手里这些,代表的是几千年来人们共同的感觉,共同的躁动,因为没有共鸣的话和片段都已经在前年的历史中散失掉了,留下来的,都是人们心里最深处,最能认可的,最能感动的语句,这种感觉中外大抵也是一样,要不外文的诗歌也不会流传到中国来。越早远的诗歌,技巧便越少,流传下来经受的考验就越多,能流传下来的那些,带着的共鸣力量也越多,也大概便是诗经中的语段,看起来总是不如唐诗宋词精致,却仍然有简简单单的感动人吸引人的力量。与唐诗宋词相比,现代的很多诗歌也是更显浮躁,总是感觉不如唐诗宋词隽永,大概也是没有经过时间提炼的的缘故,比隽永,总是比不过这些几千年的老古董的。

说实话,我是不太喜欢诗经里那些政治道德和价值理想之类的呐喊的。因为站在几千年后的历史来看,这些当时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都是些统治者麻痹劳动人民的工具,很有一些腐朽且不堪,这些情感的表达,比起爱情啊,对风调雨顺的渴望啊,对战争的厌恶,对不归人的思念啊这些人类更真诚的情感来说,自然要低一个等级。一句描写悲哀的妇人等待丈夫战争归来的诗句,总是比一句号召士兵上战场效忠君主的的诗句更有感染力。人的本性的朴素的情感虽然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是不会变的,而表征着这些情感的朴素又遥远的诗句,更是会历久弥新。这大概就是很多人认为“国风”是诗经最高艺术成就的原因之一。

略一品读诗经,就有这么多不着边际又实实在在的感受。由此可见其魅力一斑。千年传下来的老古董,论隽永,论冲击力,果然是值得品味学习。这诗里的味道,即使再传个几千年,大概也是不会变的吧。

【篇三】诗经读后感 我一直很喜欢古典诗词,所以一直对《诗经》抱着欣赏的态度。那些意境优美的词句,诱惑着我一次又一次地叩开诗歌之门。

一打开《诗经》,书香扑面而来。首先感受到的是古人与自然的亲近,几乎大半的诗里都有花草树木的描写,有的作为起兴,有的用来言情喻人,用的那么自然亲切,仿佛想吃饭喝水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命的一部分。也能从中感受到古人那种朴素的自然观,天人合一的态度,对自然亲切、对自然赞美、对自然依赖、和自然休息相关,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后感受到的是古人的朴素的浪漫,这种浪漫是建立在心心相印的基础上,以花草为信物,而又郑重其事的约定爱情的誓言。虽说花草易凋,而誓言千古流传,至今仍感动人间。

想古人就生活在大自然中,没有现代的高楼大厦,没有各种高科技产品,没有各种物质利益的诱惑,他们的生活很简单,在自然中劳动,在自然中相恋,用自然的花草表达爱慕,作为信物。那种自然、纯朴的爱情就跟花草一样,芳香美丽,生生不息。

最后感受到的是这些花草树木的美好,喜欢它们的名字,尤其是《诗经》里那些古雅的文字,那些美好的寓意。我们常常追逐模仿西方恋爱的仪式,也借鉴一下古人的示爱方式,也未尝不是一种浪漫的表达。

对于大自然的植物,我有本能的热爱,我很喜欢这些植物的名字和寓意。可是很多植物都是能认而不能呼其名,或者知其名而不知其形状。《诗经》里描绘的那些植物是那么美好,都有着很美好的名字。看着那些词句,想象着它们的形状,是多么有趣!诗经里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都深深地吸引着我。那些植物,就在我们儿时的记忆里,在童年嬉戏的水塘、树林、田野间。我甚至好像感觉到了泥土的芬芳。

萱草,在小的时候,我常见到田间地头有这种花,我们家乡叫金菜。有金色的,有橘黄的,早上带着露珠开放,傍晚随着夕阳闭合,我很喜欢这些花,常常采了插在耳边,拿在手里,插在瓶里,只是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是萱草,更不知道它是忘忧草,有着消解相思的寓意,那感觉应该不一样了吧。

我一页页地翻看,那些熟悉或不熟悉的花草,都让我欣喜。呀!这不是狗尾巴草吗?家乡的田埂上、山坡上,到处可见。原来“葛藟”就是“野葡萄”,童年时候我也曾和小伙伴一起抢着摘的呀!紫云英我在家乡也经常见到,只是一直叫不出名字。其他熟悉的还有很多,栗子、兰草、榆树、木瓜等等,都是农家常见的。由于对植物的喜爱,诗经里那些艰涩难认的文字,也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了。

这样一本书,让我在寂静的夜里沉思、回忆,不自觉地微笑。窗外月色朦胧,窗台上的水仙开得正好,我观书品茗,那一份自在惬意,无人能及。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