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我的1997》电视剧有感

适逢香港回归20周年,电视剧《我的1997》在央视1套热播,这部献礼剧也收获了超高的收视率。下面是残浔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电视剧《我的1997》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我的1997》电视剧有感【1】关于20年前香港回归那段历史,你留下了怎样的回忆?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的年代戏《我的1997》里,这份记忆的关键词是奋斗。主人公高建国和安慧用一段扣人心弦的爱情,串联起香港与大陆两地一群年轻人的成长经历。其中,女主角安慧的扮演者瑛子是一位地道的重庆美女。昨日,瑛子与重庆晨报记者分享了她的故事。

“安慧教会我该怎么活”

瑛子从小在九龙坡长大,大学本来读的是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因为喜欢表演,她不顾家人反对,退学后重新考入重大美视电影学院。这种敢想敢做敢拼的果断个性,与剧中安慧的人物设定不谋而合。

“安慧是一个外表柔弱但内心刚强、敢冲敢闯,努力活出生命精彩的女人。”瑛子说,她在安慧身上看到那个特殊的年代很多女性的命运沉浮,而安慧的选择也折射着一个时代的变迁,“她身上既有中国传统女性的善良贤惠,也有新女性的独立自信和刚强!我很幸运遇到安慧,是她让我懂得作为一名女性该怎么活。”

最让瑛子难忘的是剧本里前期的安慧,“那是一段在北京拍摄的戏,她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努力争取幸福。遭到母亲和哥哥阻拦后,她喜欢的高建国又失手打伤哥哥,后来高建国逃港,她一个人扛起了家里的重担,一边忍受着爱人的离去,一边受着家里逼迫,还要努力活下去,我在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原来,安慧这段孤独挣扎的经历与瑛子当年孤身一人背着行李北漂很相似。“我出了机场又躲回机场厕所哭了很久,也不敢给家里人打电话,只是发了一个平安到达的短信。一个人不认识,全凭自己四处打听,哪有剧组的消息就去试戏。但有个信念告诉我,不要怕,我有未来,种种成长,都归功于漂泊。我跟安慧是同类人,懂得就算一个人也要精彩的活着。”

“香港回归让我无比自豪”

《我的1997》讲述了1976年至1997年香港回归前后,陆港两地二十多年的岁月变迁。这段岁月在瑛子看来特别有意义,“这是我们父母辈经历的年代,去重走他们走过的路,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的感情、命运都跟随着时代重大的节点有着很大的改变。这是个该被纪念的时代!”

为了诠释好这个年代感十足的角色,瑛子还专门找来那个时期的书学习,“一本是我在演知青时看过的《一百个人的十年》,我又温习了一遍;一本是《大逃港》,我觉得去寻找一个角色,除了从自己身上和观察周围人的生活中积累,以及拍戏学习到的经验,看书是最好的途径。”

说起1997年香港回归的记忆,瑛子说虽然她那时年纪小,但记忆犹新,“我们全家都在看电视直播,真的是很激动人心。我高兴得在家里直跑圈,第一次有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

尽管拍戏很忙,瑛子也会留出时间回重庆陪家人。“现在跨年的戏我是不接的,除非有假给我回家陪父母。”她说,自从经历过外婆去世却在片场不能回家后,她就发誓以后再忙也要留时间给家人,多陪他们出去玩玩。“父母对儿女所期待的,仅仅是我能够常回家看看。如果连这个都办不到,拥有再多也是遗憾的。”

《我的1997》电视剧有感【2】近日《我的1997》正在央视上演,剧中时代从1976年跨度到1997年,而之后的青年开始重新接触文化的一代人中有着许多与诗人有关的故事,剧中角色丁跃音便是那个年代中的一员。青年女演员邱林饰演的丁跃音对诗歌几近着迷,那个特殊的年代,有些人依然对于诗歌有着特殊的兴趣。邱林为了能演好丁跃音这个角色,对那个时代所能读到的诗歌进行大量的资料调查,并且开始自己站在角色的位置进行创作,力求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

在《我的1997》这部电视剧里,邱林花功夫用到演戏的张力里面,从她身上表现出了在年轻的时候看什么都愤怒,看什么都来气,骨子里自然而然地就流露出那种青春的叛逆和闯劲儿,这时候可以看出,她的演戏走心了。其实,话又说回来,邱林骨子里的东西并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对那个时代的一些看法。当她本人对那个时代的看法更透彻时,才觉得有必要把自己对作品的见解展现给大家。

邱林,空政电视艺术中心新生代青年女演员。她在《青春集结号》、《红星照耀中国》,电影版《咱们结婚吧》、《那些女人》等戏中均有出演。我们以前熟悉的那个青涩、优雅,同时又有几分率真的邱林,还会给我们呈现更多精彩的作品。目前,邱林又参演了一部新片,片名叫《执行法官》,在这部戏里,她完全颠覆了过去在观众眼中的形象,出演一个反派人物,《执行法官》里的邱林跟以往不一样的是,这次她对人生的感悟,更加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更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精彩呈现,咱们拭目以待。

《我的1997》电视剧有感【3】和很多“半路出家”的导演不同,王伟民可以算是一名“学院派”导演,斯坦尼的表演体系和导演体系让王伟民导演受益匪浅,因此他的作品中充满文学性和文化底蕴,镜头下的故事也更加意味悠长。“因为我们接触的是从国内的戏剧文学到契诃夫、托尔斯泰和普希金,到后来西方的这些,打的基础都比较扎实。”因此,这一次在《我的1997》当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导演独特的文学厚重感以及人文的精神探索。

王伟民导演在前苏联留学时刚好赶上苏联解体,如今我们在史料里看到的炮轰白宫,导演曾经是真实感受到的。“战乱离我们很近,外面一边开炮,宿舍一边震,这个真的是记忆犹新。” 也正是因为亲眼目睹过战乱,亲身经历过变革,导演对时代更迭有着更深刻的体会,感情也更加细腻。1997年王伟民导演已经回国开始拍戏,“那天全城戒严”,导演回忆道,“我和朋友们就开车到山里玩了一天。回来去了趟天安门,晚上看电视,一看一夜没睡觉,升旗、降旗,主权交接,到第二天早晨起来,欢欣鼓舞。当时真是发自肺腑的感情”。

大时代变幻下人们的感情纠葛,或许不像现代这样简单。在陈瑾所饰演的岳芳英这一角色中,能够看到老一辈的艰苦、艰苦中的无助,也能看到和当代人不同的感情模式。陈瑾阐释她所饰演的角色时说:“那一代人,他们更多的不是卿卿我我,不是个人的得失。他们能够舍弃一些小情小爱,一方面可以说是心里有家国理想,另一方面也是时代的悲剧。”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